楼主
发表于2023-11-30 01:57:40查看 733回复0浏览 733

欧洲人朝令夕改,撤销“禁燃令”,不和中国人玩新能源汽车了?他们找到了一条更适合自己的道路,但却打击了中国车企的发展潜力! 

 

2021年,欧盟委员会提出了一项重磅法案,要求自2035年起在欧盟境内禁止销售新燃油汽车,引发了业内的轩然大波。 

 

这项提案的主要目的是促进欧洲汽车行业加速向零碳排放目标靠拢,并带动相关产业如电池、充电基础设施等快速发展壮大。 

 

然而这个提案立即遭到了以德国为首的多国的强烈反对,德国汽车工业联合会表示无法在2035年前完成向零排放的转变,需要更长的时间来逐步淘汰燃油车。 

 

德国作为汽车大国,一直占据着欧洲乃至全球内燃机市场的主导地位,放弃燃油车无疑损害本国利益。于是德国政府提出了另一个解决方案合成燃料,所谓合成燃料,是指从空气中提取二氧化碳,然后与氢气反应生成液体燃料。 

 

合成过程需要消耗清洁能源,最终合成出来的燃料在使用时释放的污染物,可以通过前期提取二氧化碳而抵消,从而实现碳中和,达到零排放的效果。 

这种燃料可以直接在现有的燃油车上使用,所以基本不需要调整现有的汽车产业链,在德国的反对下,欧盟委员会不得不重新审议这项法案。 

 

2022年2月,最终达成妥协,新的法案规定2035年起在欧盟销售的所有新车必须达到零碳排放的标准,但规则不包括混合动力汽车。 

 

这为基于合成燃料的燃油车开启了一线生机,只要能够证明车辆的整个生命周期零碳排放,燃油车就可以在2035年后继续销售。 

 

这次德国反对禁燃令并提出合成燃料方案,实际上是出于保护国内汽车产业的目的。相比中国押注新能源汽车、日本选择氢燃料电池车,欧洲的合成燃料路径对本土车企影响较小。 

 

中国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迅猛,日益占领国际市场份额,欧洲老牌车企面临巨大威胁。合成燃料为其保留了燃油车这块传统领地,可谓自保突围的最佳之举。 

 

相比氢燃料电池车和新能源汽车,合成燃料对现有车企和产业基础冲击较小,氢燃料电池车需要耗资巨资建设加氢基础设施,日本由于市场规模有限,难以承受如此高昂投入。 

 

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更迭频繁,中国凭借钢铁般执行力推进电动化转型,但难度也最大。反观合成燃料,成本集中在合成环节,对下游影响很小,更容易被欧洲所接受。 

 

然而问题也同样明显,合成燃料的经济性目前仍然存疑,保时捷负责合成燃料项目的高管公开表示,它的成本远高于普通汽油,尚不具备推向市场的条件。 

 

业内认为2035年要实现商业化应用并不现实,德国政府和车企只是在争取更多时间让燃油车渡过难关。这种态势一旦形成,势必削弱新能源汽车的发展势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