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遛车捡拾地耳
发表于2021-09-14 19:21:52查看 637回复5浏览 637

今年立秋以后的天气比较特别,连续的阴雨,倒是像春夏之间的梅雨季节那样,潮湿闷热。

平时上班工作感受不是很深,周末休息,闷在家里,顿感坐立不安。

车也是一样,停在车库里,估计也憋屈的很!

趁着下雨的间隙,出门往刘村坝遛遛去。

打开车窗,透透气,颇有些神清气爽。

正享受,这雨又开始下了,没装晴雨挡,车速稍有变化,顶棚上的水就会落进车厢里。

只有关车窗,湿气大,车窗玻璃容易起雾。打开空调以冷风吹之,去雾效果不错!

路上人车很少,适当地提提车速。且让爱车也撒撒欢!

当然,雨天路滑,适可而止,安全第一!

河水上涨,山水笼罩的一层薄雾里,朦朦胧胧,有些意境。

河水从坝上翻过,像是瀑布一样!

哗哗的水声,几里外都能听见。

平时没什么人,今天倒是有几个钓鱼的。

停车下去看看。

我耐心不足,不喜换钓鱼。偶尔看人钓鱼,没鱼上钩,我比钓鱼人还着急!

估计没什么鱼获,一个个都没精打采的样子!

忽然想起家乡放牛的孩子戏耍钓鱼人的一句话:钓鱼的,莫捉急!一天一个石光鲏!

石光鲏学名鳑鲏,刺多肉少且长不大,是钓鱼人极为讨厌的一种鱼。不过据说现在还算高档鱼了。

正看得没意思,忽然发现河边的草丛里有好东西!

看这外形,有点像木耳。

我们土话称为地渣皮,也有称为地耳、地木耳的。

这是一种藻类,春末到初秋,每逢雨后,农村的房前屋后草从里特别多。洗干净可做汤,也可炖烧。因为富含氨基酸,味道非常鲜美。

只不过性寒,不宜多食。

平时街上也有提篮叫卖的,一般也不敢买,怕有化肥农药的残留。

这里是纯天然的,一点不用担心。因为来人少,所以一层层的特别多。

草丛里还有不少不认识的菌子,星星点点地缀在这如毯的草滩上。

不敢采摘。担心有毒。

这丛有点萌萌的,像不像两把伞,

很快就捡到大半方便袋地耳。

泥沙较多,就便在河水里淘洗干净。

天色又开始暗了下来,似乎是又大雨将至,开车回家。

回家,亲自下厨。天然食材,无须太多佐料,姜、蒜、辣椒即可。

热腾腾、辣乎乎的地耳煲,味道真的好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