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我要新年台历~~古渌江书院游
发表于2019-12-31 15:02:30查看 45回复2浏览 45

清乾隆年间,醴陵建有书院三所。
  一曰“江东书院”,县治图中名叫“仙人塔”。
  一曰“近思书院”。即俗呼之“朱子祠”。
  一曰“渌江书院”。俗呼为“文庙”。乾隆十八年(1753),知县管乐倡建“渌江书院”于此。现渌江书院准确创建时期应为清乾隆十八年,至今已历250年。建院伊始即转为“官学”(县学),但却破“左庙右学”的格局,文庙(孔庙)在城,学校却分建于山。它承岳麓书院讲学之的余绪,所聘掌教山长(院长),都是时名。在51位有姓名可考的山长中,有进士12人,举人33人,拔贡、副贡及副榜等只有3人,其中京城、地方任过官职者大有人在。较著有攸县陈梦元,湘潭张九钺、罗汝怀,湘阴周锡溥,阳肖猷等,都有著作传世。其左宗棠更是文武兼,主讲渌江书院为时虽不长,却有开拓时之气的影响,并从渌江书院起步发祥腾达,位至将相。
  书院位西山腰,面环山,面向渌水,风景秀丽。总占地近7000平方米,模宏,布局典雅。首为门,门联曰“恩承北阙,道接莱”。山东阜孔庙又称“阙里”,所这幅联开宗明义,点明书院与儒学及理学的直接渊。其次为讲堂,又次为内厅。东为主敬、正谊、明道斋;为存诚、进、居业三斋。1904年,改渌江书院为高等学堂,结束醴陵书院的历史。次年,又改渌江小学堂为渌江中学,即醴陵第一学的身。湘潭革命党人,原在渌江书院肄业刘揆为首任监督(校长)。醴陵著名辛亥革命先烈宁太一,“南”诗人、著学者傅熊湘,以文词著称卜世藩,曾任北京国大学校长袁家普,与蔡锷反袁举义遥相策应功震长岳的肖昌炽,北伐军前敌总指挥参谋长张翼鹏,《帝国主义压迫国史》的作、著学者刘彦,产阶级革命李立,著军事和将领左权、蔡申熙、陈仁、宋时轮等,都曾在书院或渌江中学就读。渌江书院为振兴文、培植英才作出了大贡献,无于它灿烂悠久的光辉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