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远方的汴京第二记】游包公祠看铁塔 李师师为周邦彦蹁跹西窗下
发表于2020-07-24 15:08:48查看 2976回复9浏览 2976

不知道什么时候,宋代被我们称为最具人文精神的时代。在宋朝,取消宵禁,中国历史上开始出现通宵达旦的夜市,都市经济得到发展,市民阶层兴起并大放异彩。周邦彦作为宋词中风花雪月的代表,也代表了部分宋朝文人的精世界。

宋词是香艳的,一首“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读来不着一字,却尽得风流,让人旖旎缠绵。

柳阴直。烟里丝丝弄碧。隋堤上、曾见几番,拂水飘绵送行色。登临望故国。谁识。京华倦客。长亭路,年去岁来,应折柔条过千尺。

闲寻旧踪迹。又酒趁哀弦,灯照离席。梨花榆火催寒食。愁一箭风快,半篙波暖,回头迢递便数驿。望人在天北。

凄恻。恨堆积。渐别浦萦回,津堠岑寂。斜阳冉冉春无极。念月榭携手,露桥闻笛。沉思前事,似梦里,泪暗滴。    周邦彦《兰陵王·柳 》

宋词不仅有“大江东去“和”人道寄奴曾住”的豪情,也有“为伊消得人憔悴”的欲语还休。

对于宋词,我们更熟悉的是苏东坡、辛弃疾这些符合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巨匠,而周邦彦为代表的婉约诗人,为我们了解宋朝文人的思想生活状况提供了一个窗口。

走在韶华已逝的开封,追忆黄昏柳梢下的柳永,花前月下的晏殊,还有周邦彦与名伎李师师、风流皇帝宋徽宗的撩人情致。天子、词客、佳人之间的奇情纠葛,千古之下,仍为后人品玩乐道。

铁塔一带古时是一座佛教寺院,最初建于北齐天宝十年(559年),名独居寺。

有学者认为,大宋文化是最具人文精神的时代,虽然他积贫积弱。

宋朝时代,文化已不再是文人的专享,市井小民也开始参与到文化娱乐的积极参与者。文学体载从诗文扩大到词、曲、小说。在道路退衢,瓦子勾栏,一大群说书人、杂耍者、讲史的,在第一次被纳入国家户籍管理的“坊郭户”引来阵喝彩。

而在官僚的酒筵歌席之上,词作为文人余暇之时娱宾遣兴、聊佐清欢的工具,他身处承平天下,居高位,揽富贵的词,自是盛世之音;而在柳永、周邦彦笔下,词中诉尽平生情苦,也有凄厉哀苦之声

周邦彦是北宋著名的帅哥词人,他与当时的青楼花魁李师师往来密切。有一次,宋徽宗生了点小病,李师师以为他不会来了,就悄悄地约了周邦彦。哪知道周邦彦刚到不久,宋徽宗就来了。情急之下,周邦彦赶紧钻到床下躲了起来。

宋徽宗特地给李师师带来了江南新进贡的鲜橙,李师师亲手剥了鲜橙二人分食。三更时分,宋徽宗要回宫了,李师师还叮嘱他说“已经三更了,马滑霜浓,你要小心了。”这一切,都被躲在床下的周邦彦看见听到了。宋徽宗走了后,邦彦钻出来,乘兴把他听到的写成了一《少年游·并刀如水》。

谁知有一次在与宋徽宗云雨之后,李师师竟然忘情地把《少年游》这首词当着徽宗的面唱了出来,宋徽宗一听,就明白那天在李师师家的事被人知道了。他问李师师填词的人是谁。李师师不敢隐瞒,说是周邦彦。

第二天,宋徽宗就下令把周邦彦贬出京城。后来宋徽宗听了《兰陵王·柳》以后,觉得周邦彦确实是个人才,就赦免了他,还让他做了专管乐舞的大晟府提举。

接引殿在铁塔的正前面,仿汉白玉砌成,系三门牌楼式仿宋建筑,宽70米,高12米,大门左右墙壁上,对称镶嵌着8块庄严、肃穆、圣洁青石神佛坐像,1986年为供奉北宋文物“接引佛”而建。

并刀如水,吴盐胜雪,纤手破新橙。锦幄初温,兽烟不断,相对坐调笙。
低声问:向谁行宿?城上已三更。马滑霜浓,不如休去,直是少人行。    周邦彦《少年游》

该殿为重檐歇山式建筑,殿前,石狮雄踞,鼎香缭绕;殿周,24根大柱抱殿而矗;大殿台基,青石栏杆拦护,妙趣横生的96只小狮子环绕排开。

词的上阕是从男子角度来描写李师师的热情,前三句的细节描写,像电影当中的特写镜头,从短短的三句当中,就能看出其中的浓浓情意。“并刀”是用来切橙的刀具,“吴盐”是用来调味的佐料。而“如水”与“胜雪”则让画集中芊芊手之上,视觉上的享受直逼而来。后三句,从写镜转向环境,静谧的房间之,锦帐低垂,香烟袅袅,宋徽宗与李师师相对而坐调音,将人的般配直写而出。

词的下阕通过女子的口吻来叙事抒情,寥寥数语将李师师的缠绵情丝刻画的淋漓尽致。情意绵绵的氛围不忍破坏,只能低声询问,不过“问”与其说是“留”,可见周彦邦对李师师的心理把握细致入微。一边询问去何处留宿,另边又直言三更已过,言外之意不言而喻,然却又说的委婉,肯道破留人心思。只好顾左右而言他,夜深露,行人稀少,一派寒冷萧瑟的景。绵绵深情都藏在这些小心思当

开封铁塔,中学课本上学过。

这首《少年游》虽描写男女之间的情意,却不沾脂粉俗气,反而婉约清新。《复堂词话》当中点评“丽极而清,清极而婉,然不可忽过‘马滑霜浓’四字”。从环境特写转向叙事抒情,其中都可以看出李师师的柔情似水,与半遮掩之的深。想要留人,却非道“天要留人”。

铁塔始建于北宋皇佑元年(1049年),已有近千年历史。位于铁塔公园的东北部,是园内重要的文物,也是主要的景点。是1961年中国首批公布的国家重点保护文物之一,享有“天下第一塔”之称。

李师师是北宋末年的一代名伎,正史中没有记载,但是各种野史、笔记中却有其详细描述,《贵耳集》中记载:“道君幸李师师家, 偶周邦彦先在焉。知道君至,遂匿于床下。……”在这一段中,写明了李师师与宋徽宗和周邦彦有过段风韵事。

铁塔高55.88米,八角十三层。因此地为开宝寺,又称“开宝寺塔”。又因遍体通砌褐色琉璃砖,混似铁柱,从元代起民间称其为"铁塔"。

《三朝北盟会编》卷三十中所记载:靖康元年正月十五日,圣旨: 应有官无官诸色人,曾经赐金带,各据前项,所赐条数,自陈纳官,如敢隐数,许人首告犯人,重行断遣。……赵元奴、李师师、王仲端曾经只应倡优之家,……曾特赐金带,许系带人,并行陈纳。

讲述宋徽宗在面对金兵进攻时,为搜刮财物,将曾经赐的金带全数收回,其中就有提到收回李师师的,这就说明李师师曾经以“倡优”身份侍候过宋徽宗,并且得到过宋徽宗的赏赐。

其设计精巧,完全采用了中国传统的木式结构形式,塔砖饰以飞天麒麟、伎乐等数十种图案,砖与砖之间如同斧凿,有榫有槽,垒砌严密合缝。建成九百多年来,历经战火、水患、地震等灾害,依然屹立。

自唐宋酒宴之上,王公大臣坐赏歌舞,书生文士则临翰墨题佳句,为声色之娱点染几分风雅情趣。所以歌舞宴席之上,正是文人摇笔建功之时。

对于文人而言,喷薄而出的才华,不仅是攀龙附贵的工具,更是猪取芳心的利器。在一个歌舞升平的夜晚,帅哥周邦彦便祭出才华猎具,俘获了佳人李师师的柔情。

歌席上,无赖是横波。宝髻玲珑欹玉燕,绣巾柔腻掩香罗。人好自宜多。
无个事,因甚敛双蛾。浅淡梳妆疑见画,惺忪言语胜闻歌。何况会婆娑。    
                                      周邦彦《望江南(咏妓)》

美人席间舞,回旋蹁跹,眼波流转。这位美人话音似歌声一般悦耳熨帖,淡妆素面亦如画一般优美。就连敛眉不乐的神情,也像西子捧心般自成风景。

也许是这夸耀太露骨,帅哥周邦彦连忙在词中为自己辩解:人好自宜多。这样一位“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美人,自然不能吝惜溢美之词,可是这华丽的赞美,动机却让人颇起疑心。

周帅哥笔下的美人形象被塑造得实在太完美,抢尽了酒宴的风头。一首词读下来,人们对美人的绝色无比神往,却忘了这场宴会的主人-北宋楚王赵似,宋徽宗在王位争夺战中最有力的挑战者。

而这位美女,正是后来名震天下的李师师。

帅哥周邦彦与美人李师师的传奇情感,应该就是源于楚王赵似宴上的一次见面。除了《望江南》,还有一首《南柯子》。

灵感院位于接引殿旁边,是为供奉白玉佛像而建。正殿内供奉的释迦牟尼“白玉佛像”,是1933年由旅居缅甸的华侨捐赠。佛像高约1米,由整块白玉精雕而成,秀丽端庄,晶莹洁亮,堪称佳品。

腻颈凝酥白,轻衫淡粉红。碧油凉气透帘栊,指点庭花低映、云母屏风。
恨逐瑶琴书,书旁玉指封。等闲赢得瘦仪容,何事不教云雨、略下巫峰。
                                                      周邦彦《柯子》

那时候的李师师还是一位十五六岁的少女,才荷才露尖尖角,却已出落得亭亭玉立。周邦彦用手中的笔,描绘了一幅美人于画栏深院倚栏赏花的场景,背景是一幅暗色云母屏风,仿如一幅土笔仕女图。

此词云雨中的“楚王”非彼“楚王”,但借着这相同的“楚王”之名,周邦彦暗喻坐上的楚王赵似和李师师开着玩笑,在酒酣席乱的宴会上,尊卑之分已经被酒精稀释,此语一出,想必宾主捧腹,谐谑称妙。

据野史记载,李师师虽落籍风尘,却是一位性情佳人,她的爱憎从不由权势左右。她后有被金人所掳吞金而亡的勇气,但这种刚烈,却解释了为何在那里夜晚,她选择的不是权势炙人的楚王,而是楚王身旁的文人周邦彦。

人人花艳明春柳。忆筵上、偷携手。趁歌停舞罢来相就,醒醒个、无些酒。
比目香囊新刺绣。连隔座、一时薰透。为甚月中归,长是他、随车后。
                                     邦彦《遇春乐(携披)》

接下来上演的,便是帅哥周邦彦再轻车熟路的浪漫故事:歌停舞罢,才子佳人另觅佳处,互诉衷情,最后成其好事。这也是历代文人在王公酒筵中常为后人拍案叫绝的那一段段传奇:无论是唐代的滕王阁酒会,还是宋朝的繁华歌席,本权贵盛宴。金樽酒、烛华堂,那一个容僭的权世界,但历的天才文人,总能才华爆粉,让这繁华全部变成陪衬,同时也征服了那佳人。

出了开封铁塔公园,这里是传奇小说杨家将的天波府,当然是新修的。

霁景、对霜蟾乍升,素烟如扫。千林夜缟,徘徊处、渐移深窃。何人正弄、孤影蹁跹西窗悄。冒霜冷貂裘,玉斝邀云表。共寒光、饮清醥。        淮左旧游,记送行人,归来山路窎。驻马望素魄,印遥碧、金枢小。爱秀色、初娟好。念漂浮、绵绵思远道。料日宵征,必还相,奈何人自衰老。
                                          周邦彦《倒犯(新月)》

雪夜,带一壶老酒,披裘赏月,脑海里浮现的都是汴梁往事。往日寻常的美人歌舞,淮左送行,全成了遥不可及的幻想。一口老酒而微醉的词人,仿佛看见朝思暮想的情人正在面前这雪地月下轻舞。

周邦彦与李师师年龄迥异,出身地位亦不为不同。楚王一宴,西厢风月,成就的无非是一次露水姻缘。但在离别的月夜,淮水边山路深杳,失意的官员己被权力遗弃,再无往日风光。岁月无情,才子佳人天作之合仍败给了变幻莫的时局。

人有悲欢离合,逆境中有白居易、苏轼的造福一方百姓,也有选择心安理得地享受落寞的周邦彦:
白角簟,碧纱厨。梅雨乍晴初。谢家池畔正清虚,香散嫩芙蕖。
日流金,风解愠。一弄素琴歌舞。慢摇纨扇诉花溪,吟待晚凉天。                            《鹤冲天》

白角簟、碧纱厨,乃至素琴歌舞,全都是帅哥周邦彦那座秘密花园的养料。正远离汴京居于金陵的词人选择了悠闲在溧水之畔,为自己营造了一片惬意,雕琢着一首首或清艳或绮丽的词章,回避着时代,也回避了自已往昔的梦想。

良夜灯光簇如豆。占好事、今宵有。酒罢歌阑人散后。琵琶轻放,语声低颤,灭烛来相就。
玉体恨人情何厚。轻惜轻怜转唧口留。雨散云收眉儿皱。只愁彰露,那人知后。把我一来僝僽。                                              周邦彦《玉案》

帅哥周邦彦才华横溢,风流倜傥,美人爱慕其才华,自荐枕席的美事已不是第一次,但这次他染指的却是手下主簿的歌姬,于情于理难称无愧。

宋朝官员赴远任职时,可以携家眷同行。苏东坡远贬岭南,爱妾朝云不离不弃,追随失意的诗人远赴边地。失意的旷世诗人,妙龄的红粉知己,在天涯海角的蛮荒之地相濡以沫。岭南瘴疠蔽目,幸有朝云,为大诗人守护着一湾风月。

包公祠。拍这张照片的地方是一家深受开封老百姓喜爱的驴肉早餐店,因为店里面坐无虚席,我也去品尝了一下,味道确实不错,属于性价比很高那种。

周邦彦是否也曾渴望有朝云这样生死相随的红颜知已?后人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十年辗转宦途,他选择了孤身前往。其实他并不缺少愿意生死相随的爱妻-出身高贵的继室王氏,雅好词文,对他一往情深。但周邦彦留给王氏却是生的守望。

史书记载,开封包公祠始建于金、元,经明、清等朝代,历代修葺,已有近千年历史。由于黄河水患,屡毁屡建。

灯前欲去仍留恋,肠断朱扉远。未须红雨洗香腮,待得蔷薇花谢、便归来。
舞腰歌版闲时按,一任傍人看。金炉应见旧残煤,莫使恩情容易、似寒灰。
                                                       周邦彦《虞美人》

包公祠由主展区、园容景区和功能服务区三部分组成。主展区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回廊、碑亭、大门、二门等,陈列包公铜像、铜铡及包公断案蜡像、包公史料典籍、《开封府题名记碑》、碑文等组成。

既然只是一个花季,又何苦连累娇妻跟随自己流落地僻苦竹生的荒芜庐州?所以尽管妻子泪洗香腮,灯前执手不愿放行,词人仍然故作从容的安慰:蔷薇花谢的时候,我定会归来。出了家门,他终于可以放心的释放自己的忧伤一与泪水。

包公祠主要建筑有大殿、二殿、东西配殿、半壁廊、碑亭和气势雄壮的大门楼等,布局规整,庄严肃穆。油漆彩绘,均系宋代风格,色调淡雅,倍增观瞻。

周邦彦十分爱这位知书达礼与笔墨才情都十分出色继室王氏。在女子无才便是德的时代,妻子给丈夫写信并不寻常。王氏为丈夫寄出的这封信,更是不寻常。寻常的相思信笺无非直诉衷情,甚至柴米油盐,然而王氏所写,却是一简单问句:
为问江头早晚潮。

周邦彦再一次流放之后离任返京,汴京的红颜知己李师师正在等待着你。这归途理应心旷神怡,莺歌燕舞,然而此时,李师师己成为炙手可热的京城第一伎,周邦彦却是日薄西山的过气官员,更在宦海沉浮的风霜里收获一身憔悴。于是原应欣悦轻快归来之路,沾染淡淡近乡怯之

禁烟处,触处、浮香秀色相料理,正泥花时候,奈何客里,光阴虚费。望箭波无际。迎风漾日黄云委。任去远,中有万点,相思清泪。
到长淮底。过当时楼下,殷勤为说,春来羁旅况味。堪嗟误约乖期,向天涯、自看桃李。想而今、应恨墨笺,愁妆照水。怎得青鸾,飞归教见憔悴。                        邦彦《还京乐》

大殿为正史部分,中央有一尊包公坐像,高3米多,蟒袍玉带,端坐靠背椅上,劲正如松,威严端庄。包公坐像两旁陈列着历史文物,有包公墓出土的碗、盏、木俑和普通砚台等。山墙上镶嵌有反映包公政绩的彩陶壁画,壁画边缘有龙凤图案,展示包公气魄和威严。

归舟离汴京越来越近,已能遥见与李师师一起在昔日游玩过的亭台楼榭。他仍然会奢望在那些别离的日子,汴河之畔的李师师也会独自怅然北望,望尽逝水天涯,为他这穷蹇之身流下哪怕一滴眼泪。

记愁横浅黛,泪洗红铅,门掩秋宵。坠叶惊离思,听寒螀夜泣,乱雨潇潇。凤钗半脱云鬓,窗影烛光摇。渐暗竹敲凉,疏萤照晚,两地魂销。
迢迢,问音信,道径底花阴,时识鸣镳。也拟临朱户,叹因郎憔悴,差见郎招。旧巢更有新燕,杨柳拂河桥。但目京尘,东竟日吹露桃。                                               邦彦《忆旧

周邦彦完全有理由担忧,在汴京风月场声名日隆并独占花魁的李师师,正引来无数狂蜂浪蝶的注意,佳人绝色甚至赢得了宋徽宗的爱慕。宋徽宗一直喜欢微服夜行,他白日与蔡京笔文吏吟风弄月,晚上则踏月冶游,荒废政事。

堂堂天子夜会女伎,这香艳而荒唐的风流韵事很快成为北宋的饭余谈资,周邦彦亦有所耳闻。所以词人才有了“旧巢更有新燕的”的沮丧,道出了羁旅行客的黯然独白。

秾李夭桃,是旧日潘郎,亲试春艳。自别河阳,长负露房烟脸。憔悴鬓点吴霜,念想梦魂飞乱。叹画阑玉砌都换。才始有缘重见。
夜深偷展香罗荐。暗窗前、醉眠葱茜。浮花浪蕊都相识,谁更曾抬眼。休问旧色旧香,但认取、芳心一。又片时一,风雨恶,吹分散。                                          周邦彦《玲珑四犯》

周邦彦回京时,李师师巳成为宋徽宗的“非正式”妃嫔,再不与寻常访客往来。尽管李师师未忘与周邦彦的旧情,但他却不可能公然与当朝天子做情场对手。从此以后两人的相会,只怕都要遭受“夜深偷展香罗荐”的尴尬。

原本周邦彦能够回朝,是因为权臣刘炳。刘炳声名狼藉,曾因祖母死后拒绝殓葬而饱受时人责难。就在这时,周邦彦为他祖母写了墓字铭。亡故的亲友如能有幸得著名文人代笔写铭,可视为无上荣耀,周邦彦虽仕途坎坷,但文坛上却享有盛名,刘炳得到他的墨宝,自然感激。更让他意外是,邦彦拒绝收取“润笔费”。不久后,刘炳便“识趣”地举荐邦彦担任户尚书。

凭此周邦彦才得以从北地回到京城,只是眼看事成之时,变数突起—刘炳被言官弹劾,磨难接踵而至。词人当年在楚王席间所写的《望江楼》被政敌告发。徽余与楚王曾有皇位之争,见到宠臣周邦彦有曲通楚王的嫌疑,徽宗大怒,不但收回成命,更将周邦彦追贬到隆德。

这一番得而复失的汴京之行极不光彩,尴尬与无奈交织,既不足为外人道,更是难以言说。
蕙风初散轻暖,霁景澄洁。秀蕊乍开乍敛,带雨态烟痕,春思纡结。危弦弄响,来去惊人莺语滑。无赖处,丽日楼台,乱纷歧路思奇绝。
何计解、黏花系月叹冷、顿辜佳节。犹有时气,挂缕相思,不如发。云飞帝国,人在云心暗折。语风,共流转,漫作匆匆别。                                               邦彦《看花回》

周邦彦毕生混迹于北宋名利场,与蔡京、刘炳为友,更与宋徽宗、李师师有纠缠不休的三角故事,这样的经历,无疑是奇情小说的绝佳素材。

政和六年(1116年)正月,权臣蔡京迎来其七十大寿,蔡家铺张大庆、宾客盈门,连皇帝也送上了礼帛祝贺。寻常官僚多以财货相馈,而文豪周邦彦则献上贺诗《生日》:
化行禹贡山川外,人在周公礼乐中。明朝春仗当行乐,刻燕催花掷万金,来辇司花百士人,绣楣琼璧写宜春。裁幡小废藏钩戏,生菜仍囗宿岁囗。

历史的云烟掩去了个别字眼,令这首诗失去了完整。平心而论,诗写得并不好,但蔡京却被“周公”这顶高帽打动了。蔡京曾经执掌朝廷专司乐礼的部门大晟府,周邦彦即借沉奉承他为制礼作乐的周公。之后在蔡京运作之下,为邦彦争取到回京机会。

蔡京初为宰相时,即怂恿宋徽宗制“奸人碑”,将朝中大臣分为忠奸两派,并将“奸臣”刻石树碑为记。碑中收录的大多为旧党成员,司马光、苏轼等人赫然在列,连周邦彦的叔父周岎也不能幸免,被刻录“邪下等”之列。其中更有为邦彦父亲写墓志铭名士吕陶。即便如此,面对升迁机会,邦彦还是选择了谄谀蔡京。

明代曾有字画收藏家见过周邦彦的手迹《屏迹帖》,其字体风格与蔡亦极为相似,应是苦心模仿所致。虽然蔡京书法自成一家,但在喜欢自成一家,文人朝臣之间常互赠字帖相娱之风下,这种刻意模仿让周邦彦遭到后人识为“阿谀奉承”之徒。

连字体都苦心模仿,不敢逾越蔡体,可以想见,周邦彦在其他经国之务上,对蔡京该是如何亦步亦越。可怕的是,小心翼翼追随蔡京的,绝不止周邦彦一人,而是整个期廷。在蔡京权力达到巅峰时,政令如从蔡府出,在利欲的驱下,邦彦这样屈膝于蔡京门,以求飞升机会。

本帖取材于学者陈以的著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