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远方的额济纳胡扬林之一】黑水城~黄沙掩埋下的辉煌
发表于2021-01-17 14:20:55查看 2222回复23浏览 2222

黑水城。从这里被发现的文献与甲骨文、敦煌文献、汉简并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四大文献发现。

黑水城,党项语称为“额济纳”,遗址位于内蒙古自治区额济纳旗胡扬林景区内,为西夏人所筑。今天我们称为额济纳胡扬林景区,也可称为“黑水城胡扬林景区”。

出行时间:2018年10月1日至7日,
出行人数:4人,
出行费用:3000元/人,
相机:宾得K-3相机+18-135镜头。

黑水城,一座见证了西夏党项羌族人的成长,又在蒙古铁骑的疯狂进攻杀戮之下,以最后的血与火书写了一曲悲壮亡歌的古城。1908年,俄罗斯的探险人科慈罗夫一片沙漠之下发现了这里。

西夏又称大白高国,是由一个崇尚白色、尚武善战、极具神秘色彩的党项羌族人建立。这个像风一样消失了的民族,充满了神秘色彩,它创造了神密的大夏帝国,书写了一段光辉灿烂的历史。

贺兰山脚下有一片壮现的陵墓群在风沙中静静的矗立了一千多年,王陵的表面被严重的损毁,似乎经受过有预谋的破坏。一直到上世纪七十年代,经过考古学家的研究,那里下被确定为西夏王陵。

像党项族人那样,祖陵受到如此毁灭性打击,在中国五千多年生生灭灭的历史长河中,是非常罕见的。

对于西夏人来讲,由于自己的国家地处成吉思汗征伐世界的必经之路之上。这个战略通道,对于成吉思汗来讲,征服了西夏就意味着打开了蒙古人征服世界的通道。每次出战,蒙古人都会顺手抢夺一把,给自己的军粮加点料,这就带给这块土地上人民场场杀戮。

成吉思汗在与西夏战争前二十年中,由于年轻的一代天骄还不会管理城市,所以他对西夏一般采取的是攻下城市之后进行大规模的掠夺,以保证其征戈欧亚大陆的物质供应。

当时还拥有六十万战士的西夏,由于数十年处于和平环境之中,缺乏战争的检验,也缺乏能征善战的将领。与猛将如云,刚刚经历血与火的洗礼的蒙古铁骑形成鲜明对比。

面对东方正在崛起的蒙古,西夏虽然有所防备。但已习惯了歌舞升平生活,已开始退化了自己祖辈血性的西夏人,这时已不是铁木真的对手。

1205年成吉思汗打败了曾经是自己强大对手的联邦克烈部,来到了西夏边境。蒙古大汗派遣使者到西夏,谴责西夏收留了他的仇敌王罕的儿子桑昆,根本不给西夏解释的机会,就发动了对西夏第一次入侵。成吉思汗从河西走廊西瑞始发起进攻,历时个月,在富饶的瓜、沙两地大肆掳掠,夏遭了重损失,

1206年,已经认识到自己国力已经衰弱的西夏王室,王室的安全在罗太后支持下,废黜西夏皇帝纯祐自立为帝,是为襄宗。但很快,领导夺权的罗太后就不知所终了。关于罗太后的最终去向,后人一直多有推测,有一种说法,襄宗将罗后贬到了黑水城寺庙为尼。

公元1908年,俄罗斯探险队在黑水城的一座“伟大的塔”中发现了大量文物,根据科玆罗夫的日记记载,他们还在佛塔内发现了一副坐姿端正的女性骨架。

骨架后来被运回俄罗斯,俄国历史学家对其做了鉴定后,推断她是西夏帝国仁宗皇帝的皇后,认为此塔是为纪念她而建的,因为在佛塔内还发现了大量的为罗氏私人所有的文献文物。

俄罗斯专家推测她的儿子被废后,她很快被排斥在国事决策之外,并最终被发配到黑水城,死后被埋藏在那座“佛大的塔里”里了。

因为没有任何史料确切的记载罗太后最后的归属,更没有史料记载罗太后被发配到了黑水城,所以我国的专家并不同意俄国学者的推断。

可惜的是,这份保存于俄国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内的骨骸,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列宁格勤保卫战中神密的丢失了,给西夏学研究留下了永远的遗憾。

从1207年开始,蒙古人开始发动了数次,对西夏大规模的战争。战争使西夏不仅丧失了近半国土,也耗尽了精锐。面对亡国之惧,1211年西夏再次发动政变,嵬名遵顼废黜李安全,自立为王,是为神宗。

这个时候,一件发生在黑水城的意外的外交事件,再次改变了历史的轨迹。1217年,成吉思汗准备西征的时候向西夏借兵,党项人拒绝了大汗的要求。

血气方刚的年轻贵族阿汗敢不在蒙古使者面前讥笑大汗,讥讽成吉思汗没有能力就不要称汗,党项人也不在尊守当初与蒙古人的约定,开始与金国共同攻击蒙古。

蒙古人面对他们认为己背信弃义的党项族人,是不能容忍的事情,这也成为成吉思汗发动战争消灭西夏国的导火索,1125年二月,成吉思汗带着他的复仇之师,开始了灭亡西夏的战争,即灭亡西夏的第六次征伐。

蒙古铁骑兵分两路,成吉思汗亲率十万铁骑自北路攻入西夏,向西夏十二军司之一的黑山威福军司治所黑水城发起进攻。之前蒙古铁骑就曾对其发起过进攻,令城池付出了巨大的损失。这次成吉思汗亲征,黑水城很快就被攻陷。夏由此走进亡国之途。

传说在黑水城破城前,西夏著名的黑将军将数十车金银珠宝连同自己的家眷一同埋藏在一座枯井里,以免落入敌手。之后率众破墙打洞突围。在城外的树林里,与敌军相遇,经过英勇搏杀,最终全军覆没。

黑将军的藏宝故事在民间流传开来,神密的传说不仅引来国内的寻宝者,也吸引了大批西方探险者来此猎奇。

1908年,俄国探险家科玆洛夫受沙皇指派,率领全副武装人员来到中国西北部,以考察动植物为名,实为探寻黑水城。

他们从甘肃张掖出发,到达了黑水城遗址。在城里的街道、庙宇等地进行了挖掘,很轻松的就获得了大量的文书、经卷、钱币、绘画等文物。他们当时并没有意识到发现的就是传说中的藏宝之城黑水城,只是把发掘的文物寄回了俄国,然后就开了那里。

当这些珍贵的文物呈现在俄国科学院的专家们面前时,他们震撼了。虽然他们并不认识文卷上的文字,也无法确定这些发现属于中国的哪个朝代,但他们意识到这次发现的巨大意义,于是立刻发出电报,指令科玆洛夫马上返回黑水城。

1909年6月,科玆洛夫再次率领考察队进入黑水城遗址,进行了时间更长、范围更广、更为细致的挖掘。在对城内进行地毯式挖掘后,他们把目光瞄问城外的古塔。

令人震撼的奇迹出现了,他们意外地发现了古城外的一座佛塔,整个塔内堆满了大量的文物、文献,俨然一座古代的博物馆或图书馆。

科兹洛夫在日记中记录了他当时的激动心情:“我永远不会忘记那一刻欣喜若狂的心情”,忍不住惊呼“伟大的塔”。

发现这座“伟大的塔”之后,科玆洛夫在城外见塔就挖,进行了一阵野蛮性的挖掘后,围绕黑水城近千年的佛塔80%被损毁。

经过九天的疯狂破坏后,科兹洛夫将这些数不清的,无法估量其价值的珍贵文物,分批运到了俄国的圣彼得堡。这些珍贵的中国文化遗产数量之巨大,俄国学者花了数十年时间,才将这些浩繁的文献编了八千多个编号,数千卷册。

科兹洛夫在圣彼得堡展出了他从黑水城带回的文物文献,引起了巨大的轰动。黑水城文物的发现,开启了西夏学研究的一扇大门。黑水城文献与甲骨文、敦煌文献、汉简并称为20世纪中国历史四大文献发现。

科兹洛夫的发现,在奠定了西复学研究的基础同时,也刺激了更多的西方文化掠夺者。1911年,著名的英国探险家斯坦因,也在黑水城掘走了大量的文物,现藏于大英博物馆。

后来斯坦因还写了《中国沙漠中的废墟》一书,对他在黑水城的挖掘进行了详细的记载。1917年,在宁夏灵武县也发现了大量的西夏佛经,大部分留在了中国国内,有一小部分流入日本,其中有重要的《蕃汉合时掌中珠》和夏文字典《音同》。

黑水城的发现和这些珍贵文物的重见天日,让曾经消亡的有死书之称的西夏文开始被艰难的被译,当门又开始慢慢的复活。

俄国著名汉学家伊凤阁教授,在成堆的文献中发现了一册《蕃汉合时掌中珠》,这是西夏文、汉文的双解词典。通过这本西夏文词典,他们很快得出,这批珍贵的文献来自于一个古老的王朝—西夏。

西夏,是我国历史史书中,唯一没有成书的一个王朝。我们今天研究西夏历史,只能从同时代的《宋史》、《金史》中去寻找。

从黑水城发现的西夏文字为党项族人独创,并随着西夏国的灭亡而消失在历史的长河之中。

根据历史记载,学者们一般都认为,西夏国的开创者李元昊在建国后不久,为保存本民族的特点和民族意识,把创建本民族的文字当作了西夏立国的前提条件。在元昊主持下,由学者野利仁荣主持创制。

西夏文字创制后,被元昊尊为“国字”,上至官方下至民间,都要使用西夏文字。

为了推广和应用西夏文字,元昊还设立“蕃学”,由野利仁荣主持,教授西夏文。又组织人员把汉族的儒学典籍和佛学经典翻译成西夏文。在元昊的强力推动下,西夏文字在西夏境内迅速流传开来。

在西夏帝国存续期间,西夏文字一直得到广泛的应用。西夏灭亡后,西夏文字的使用并没随帝国的消亡而消失。在西北党项故地和党项人散落聚居地区仍在流行和使用。

随着党项人逐渐与其他民族融合,西夏文字的使用和流传开始减少,直至彻底消失,成为死书。从西夏文字创制到停止使用,前后大约经历了500年。

关于西夏灭亡后,蒙古人在此设置亦集乃路总管府,本帖就不在叙述了。本帖素材取自于《西夏简史》和《神密的西夏》有关黑水城的记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