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8-20 21:10:42查看 3回复0浏览 3

冷暖自知——中国汽车出口的冰与火之歌 “冷暖自知,对中国汽车出口来说,这个词再合适不过了” ——柯老师 话不多说,直接开干。 1⃣️几个热水 种种迹象显示,借力电动智能化,吃苦耐劳的中国车企越来越强,车出也随之节节 1)市场销量方 中国品牌场份额超过合资品牌 比亚迪过南大众,登顶Top1 大众ID.3国售价为欧洲半不到,大幅降价后这个比例更降至1/3,成为德国后茶饭后谈资 2)产品技术方面 大众能化行,鹏拔翅相助,G9技术平台授权给大众 丰田电不,14年曾过不卖电池比亚迪,大方接客 曾经高在上的合品牌,被网友吐槽出了一新名字“新时代新源杂” 3)渠道方面 蔚来新定义了什么叫豪华,以么叫线销激励,BBA销冠纷纷投诚 4)出海方面 2021年突破100万辆后实现年一台阶,今年将突破400辆 从支援欠发达地区为主,变成到比利时等达地劫富贫 更有某迪极致垂直整合自营8艘货 2⃣️几冷水 闭门车肯是不对的,需要放眼再看世界 1)财务角: 国车企占据全球营收排前8,这其包括战败并乎退出中国斯特兰蒂斯,快被比亚迪穿家底的丰和本 放眼进入20中国企,上汽、汽、广汽、风营收主要靠其中合资公司,似乎仍处于市场换技术阶段(奥迪和上汽合作权力之争还技术出,有待观察) 比亚迪和吉利技术换资金和市场典范,但排来到15开外,比亚迪营收只有众的1/5 中国企整体来说利润率不容乐观(按文章统计径) 2)销量角 各国国情一样,交通基建不样,济水平不一样,互网水平不一样,消观念就产生了巨差异 除了别克昂威反哺GM,几乎都是国指导10元左右的燃车型 名爵出口销排名二,但这和动智没有关系,甚至和性价比没有关系(国内比名爵性价比的车了去),更多是因为其具备欧洲纯正血统 3)政策角度 汽车涉及巨的产业链,对经济和民生影响大,有研发生产能力的国地区很难破的 欧洲: 本土保护政策《欧盟电池与废池法》8月17已生效 根据规定,从2027年起,池出到欧洲必须先办好“身份证”,录包括制造和零件原材料等系列应链息 这个政策的压力其实给到了池及其零部件乃至原材料供应 车企自己做好了行,要带着应链弟一起做好才行 相信大应该判断会出现么情况 美国: 国政策的随机性和针对性常大,例如 强迫华美籍高端人才不得从事AI、芯片等端产业 中国汽车征收27.5%的高关税,并通过《通胀削减法案》鼓励本土动车造业展,为中国能源进入国市场树立的贸壁垒 日本: 本土情节比较严,也难打 日本2022 年销量前8都是土品,包括丰田、铃木、大发、本田、日产、马自达、斯巴鲁、菱等 其中K- CAR这类“殊车型”市场保有近40% 2016 年 1 月,福宣布年底前退出日市场,其发言人给出的解释是:本过封闭外 全球除国外大市场,欧洲难度风险,美国和日几乎没有机会 3⃣️中国出海猜想 国汽强在? 端油,以瑞为表 端电,以比亚迪为代表 中高端电动能车,以蔚来为代表 机会在哪? 1.东南亚三强 最佳出口地对华立、没有本土车企、人口较多的国家地,最答案东南亚三强-泰国、马来、印尼 这三国家车市场年销400万辆左右 考虑到济水平和基建情况,未来销量可更多来源于价新源车别是插电混,核心逻辑对本土日系品牌车型的替(与国内打法一致) 吉利、比亚迪、上汽通五菱概率到最的蛋糕 吉利2017年收购了来西亚本土品牌宝汽车49.9%的份,现了土化。今年7月更表示将投资100亿美元,打造车城(供应链出海) 比亚迪则具备品牌和产品优势,近期也在泰国建立了自己的工 上通用菱在印尼长期深耕,与政府关系好,价车型在当地也很有市场 2.欧洲 欧洲虽然难度风险,但场大且还是有一定机会的 考虑到低价车大模入侵会导致政策噬,大的可能性中高端车逐推广,先建立品牌基础,再逐步地建或者与欧洲企成立合资公司 传统车企中吉利的优势非常,原因为其奔驰大股、收购了沃尔沃等 上汽机会也错,可以借爵继续发扬大 再然后可能是比亚迪,近期克龙抛出橄榄枝邀请其在地建 其他车企计将比较艰 3.其他地区 出口量会继续,但肉眼可见的暴机会没有,可能还要等待契机 4⃣️One more thing 不管国内怎么明争抢 由于品力属还弱一些,及西方对舆论和地缘的掌控力,希望在出海方,中国车企的能“在一起”,尽快走向全球 毕竟,2023年4月上海车展之后,众等头已觉醒,待3年后全产品上市,们的优势可会没那么大 中国出海要想快获胜,可能窗口期只有3年。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