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奥迪和死亡B组的故事是赛车历史上最令人热血沸腾的传奇之一。它不仅展示了技术突破的力量,也见证了一个短暂但令人难忘的拉力赛时代。
B组是国际汽联(FIA)在1982年推出的一套拉力赛规则。其核心理念是允许厂商在赛车设计上最大限度地发挥创造力。规则对赛车的技术限制非常宽松,例如:
不设重量下限;
发动机技术几乎无限制,涡轮增压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只需生产200辆量产车型即可参赛。
这些规则催生了极端轻量化、马力强大的拉力赛车。然而,这些赛车过于强大,以至于在速度与安全之间失去了平衡,因此被称为“死亡B组”。
奥迪Quattro的诞生
1980年,奥迪推出了Quattro,世界上第一款量产全时四轮驱动的性能车。其全时四驱系统是革命性的,因为在此之前,四驱系统仅限于军用或越野车辆。
全时四驱为赛车带来了巨大优势:
更好的抓地力:在冰雪、泥土等复杂路面上,四轮驱动可以显著提高牵引力。
更高的稳定性:相比传统的前驱或后驱赛车,四驱系统在高速行驶中更容易控制。
奥迪将这项技术带入拉力赛场,彻底改变了游戏规则。
1981年,奥迪Quattro首次亮相WRC,虽然这一年未能夺冠,但它展示了惊人的潜力。接下来的几年,奥迪凭借Quattro统治了拉力赛场。
奥迪Quattro A1和A2:
搭载2.1升直列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马力达到300匹以上。
在1983年和1984年帮助奥迪赢得了制造商和车手总冠军。
奥迪Sport Quattro:
这款短轴距版本进一步优化了操控性能。
动力提升至450匹马力,成为B组赛车中的佼佼者。
奥迪Sport Quattro S1:
被认为是B组的巅峰之作,搭载2.1升五缸涡轮增压发动机,最大输出超过600匹马力。
其夸张的空气动力学套件和轻量化设计使其在0-100公里/小时加速时间不到3秒。
1983年:芬兰车手汉努·米柯拉(Hannu Mikkola)驾驶奥迪Quattro赢得了车手总冠军。
1984年:奥迪夺得制造商冠军,成为B组的绝对霸主。
女性传奇:米歇尔·穆东成为首位赢得WRC分站赛的女性车手。
尽管B组的赛车极具观赏性,但它也充满危险:
过高的速度:B组赛车的性能超越了当时的安全保障水平,马力轻松超过500匹,而赛道却依然保持传统的狭窄和危险。
比赛中,观众站在赛道边甚至冲入赛道,极易发生事故。
1986年,蓝旗亚车队的亨利·托伊沃宁(Henri Toivonen)和他的领航员在科西嘉拉力赛中不幸遇难。这起事故成为压倒B组的最后一根稻草。
1986年,FIA宣布禁止B组赛车参赛,B组时代宣告结束。
网友评论
已有 人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