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江西婺源最有情怀的小镇,春天风景美如画卷。
发表于2020-04-24 13:42:55查看 122回复5浏览 122

愉快的周末,驾驶我的宝来离开城市的喧嚣,来到小镇,欣赏别样风景。
春天的婺源,无论走在那个地方,都可以感受到欣欣然的清新气息,这里曾经属于古徽州,白墙黑瓦的民居在经年的岁月中历久弥新,散发着极简美学的韵味。
婺源旅行,走进水墨上河,走进古徽州诗意生活。树村绕,山郭斜,婺源水墨上河,宛若静静芬芳在春天里的古徽州故事,只等待每一喜欢春天的人到来,便轻轻开启。

一方古戏台、一座老书院、错落有致的徽派古建筑,清泉淙淙,古韵悠悠,这就是水墨上河给我留下的第一印象,这里是现代人的心灵栖息地,梦中的桃花源,在水墨上河,寻觅琴棋书画诗酒茶的田园生活。

水墨上河位于江西婺源的秋口镇渔潭上河村,距离县城的高铁站8公里,上河村已经拥有920年的古老历史,依山傍水的格局,十分符合徽州古村落的选址审美,整个村庄的外观犹如一个大元宝,宿有天子宝地的称号,水墨上河如一幅徐徐开的江南水墨画,让我们慢旅中回到古老徽州,感受年前古人生活。

微雨的三月,最适合走在水墨上河的青石小道上,沿着蜿蜒曲折的古茶路,寻找属于婺源的古徽州故事。

古徽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春天的水墨上河,是一幅清丽婉约的诗歌,无论是晴空万里还是阴雨连绵,都有着韵味悠长的美。细雨蒙蒙中,漫步在前往水墨上河小镇的路上,穿越一道道古色古香的门,不知道前方会有怎样的遇见?

村口的老樟树,已经有数百年的历史了,徽州人对于樟树有着特别的偏爱,在婺源走过好几个古村落,都在村口看到了古老的樟树,古徽州人在建村的时候,就会在村口种植樟树,修筑古井,这应该和徽州人最讲究的风水学有关。

沿着古老的樟树一直前行,我们就来到了一道古色古香的城门前面,青砖修筑的城门上,写着古越二字,穿过城门,也就穿越了九百多年的历史尘烟,我们将一脚踏入古老的徽州,体验当一天徽州人的悠闲慢生活。

循着淡淡的花香,漫步在水墨上河,在一砖一瓦一木雕中,可以感受到厚重的历史,这里的民居有着典型的徽派民居特色,建筑装饰以砖、木、石雕为主,雕刻精致细腻,有很高的艺术水准,特别注重庭院园林的营造。

花团簇簇的水墨上河,有我理想中的田园生活,用镜头记录下这里的一花一木,不错过这个春天的美景。

随行走进白墙灰瓦的徽派院落,一瞬间,仿佛走进了几百年的徽州原乡生活。
水墨上河延续了古人的建筑思维,我们看似不经意的古墙古巷,其实都大有讲究, 整个村子以风水理论指导村落选址布局,枕高山面流水,特别注对水活用,因为水在徽文化里,就为着财富。这里,修旧如旧,每一栋房子都经历数百年的岁月沧桑。

古树高低屋,斜阳远近山。林梢烟似带,村外水如环,水墨上河的每一处景致,细细看来,都有着意味深长的韵味儿,古徽州钟灵毓秀,文化积淀非常深厚,自古以来人才辈出,走进水墨上河书院,在这里感受一下古徽州的味道。

婺源产绿茶,绿丛遍山野,户户有香茶描述的就是婺源,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孕育了婺源绿茶的好品质, 婺源绿茶历史悠久,唐代著名茶叶专家陆羽在《茶经》中就有"歙州茶生于婺源山谷"的记载。在书院欣赏一场独具韵味茶艺表演,富有韵律的作中,感受国茶文化的博大精深。

徽州三雕历史悠久,技艺精湛,一般都是世代相传,一走进木雕手工坊,就闻到了香樟木的香气,水墨上河的木雕老师,在安静的雕刻作品,一幅小小的图案,往往要花上很久的功夫,这里的木雕可以私人定制。

徽州雕刻细腻繁复,构图、布局吸收了新安画派的表现手法,讲究艺术美,多用深浮雕和圆雕 ,提倡镂空效果,看起来十分有立体感,雕刻的虽漫长,也是一件很有成就感事情。

徽州文化在漫长的历史发展中,有着性格鲜明的地域特色,婺源晒秋在国内特别知名,晒秋用的晒匾,在水墨上河就可以看到当地人手工编织的过程。所有手工艺,因为时间的参与,都蕴含了中国匠心的魅力。

走进古民居,会发现,这里的建筑十分有特色, 徽州降水充沛,所有住房是"天井加合院"的徽派建筑,天井的屋顶总是向着自家的院内倾斜,雨水从四面的房檐流入,汇集于院落中的明堂,称为四水归堂,以图财不外流的吉利,没有见过古徽州建筑的人,来到这里会觉得分好,尤其是下雨的时候,屋落雨,让人觉很浪漫。

一方古戏台,欣赏一曲古韵悠悠的古筝曲,过一天古徽州人的生活,大概是来水墨上河最美的遇见了。

欣赏了美景,再来品尝一下古徽州舌尖上的美味,走进美食街,可以深入体会古徽州的民俗风情,和当地人一起包清明时节才会吃到的清明果,入口淡淡的艾草香气,是这个春天最清新的味道。

清明前夕,南方人喜欢做清明果,这是一种时令性的美食,以前的时候只有在清明期间才可以吃到,随着经济的发展,我们平时也可以吃到了,清明果依馅料不同分为甜、咸两种。
用清明草和适量糯米粉做成外皮,包入芝麻、桂花糖、豆沙馅,压成圆模蒸熟则为甜清果,婺源,我吃都是咸的清果,般是入腊肉丁、冬笋丁、香菇、红椒丁、豆腐干、腌菜、豆芽馅等,做成饺子形的。在江浙地区,很多会部分甜咸,全部包成圆形。

细心的人会发现,水墨上河的布局,十分符合古人风水学的原理,暗合笔墨纸砚文房四宝,宽阔的砚湖,就是指砚台, 湖心亭似一锭立着的“墨”,湖岸高耸的文峰塔,象征着如椽之“笔”,而上河古镇大地则是铺展的“纸”,文房宝在水墨上河各得其所,相映成,徽派建筑山就势,构思精巧,自然得体,水墨上河得到了完体现。

一湾碧水,一页小舟,一段浮生半日闲的时光,在水墨上河,过一天地道的古徽州人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