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新疆沙漠里的罗布人村寨
发表于2020-05-31 15:16:20查看 201回复11浏览 201

在完成了跨天山自驾之旅后,我们一行在库车县舒舒服服地待了一天。于是决定向着尉犁县、罗布泊方向挺进……我们的最终目的地在塔克拉玛干沙漠、塔里木河畔一个名气并不很大,但村庄面积却是“中国西部第一大”的古村——罗布人村寨!

​驶出尉犁县城,向塔里木河方向是一条双向两车道的柏油公路,路面平坦笔直。只是道路两边很荒凉,没有村庄,没有旅游景点,甚至没有什么人工建筑,只有一望无际的荒漠戈壁滩。在这种环境里,会玩的小伙伴一样可以玩出境界!

当当当……这就是我们今天跋涉了400公里所要看的那座沙漠古村落——罗布人村寨!能从帽子和人脸造型的图腾建筑,以及其两侧的鱼刺木架装饰看出一点端倪了吗?这里实际上一直生活着一支讲维吾尔语,操罗布方言的沙漠部落——罗布人。
这个个五米高巨大烤馕坑,坑壁上绘有“西域第一馕”的字样。这样的坑,估计是全村一起使的。

罗布人虽然生活在戈壁滩、大沙漠里,但环境的恶劣却没有妨碍新疆人能歌善舞,乐观开朗的天性。如今,生活在罗布人村寨里的村民总共不过20几户,且以中老年人为主,但就这百十口人也会天天唱歌跳舞,过着快乐似神仙小日子。并且还因为吹拉唱,人人精,还成了库尔勒地,乃至这个自治区了名歌舞旅游村!

​就说画面中这位身着维吾尔族红衣的大妈来说,能唱歌、会跳舞,乐器照样玩得6,据说她这几年已经是个小小的网红了!来村旅游的外地游客,常常会找她合影,索要签名!

​站在罗布人村庄里往四外看,全是无边无际的大沙漠,此地虽不属于塔克拉玛干沙漠的正中心,但也算是沙漠深处了

罗布人虽然守着面积广阔的沙漠区域(人均土地:1~2平方公里)却无法耕种(所以不种五谷),没有足够牧草(所以不牧牛羊),仅有赖以生存的塔里木河(季节性断续)和几处规模不等的游移湖泊,故而“唯以小舟捕鱼为食”。尽管如此,这处罗布人村寨还是被百年的古罗布人称为“阿旦”(罗布方言),即“水草丰,适宜生活好地方)”!

罗布人的特色红柳枝烤鱼,是每一位来此参观的游客必不可错过的美食!每当有游客来玩时,村里的罗布人捕鱼高手就会划着小木舟去沙漠下的“海子”(湖泊)里张网捕鱼。之后以最原始的红柳烤鱼法给游客烤来吃。如今,这种捕鱼和烤鱼方式已成了古村寨旅游的色招

生而千年不死,死而千年不倒,倒而千年不朽!”在罗布人村寨的里里外外,只有这一个树种——胡杨树。胡杨树是一种非常奇特的乔木,具有耐旱、耐寒、耐盐碱、扛风沙的特点,从某种角度来说,有点像罗布人的顽强性格和实生境。可也只有这种“英雄树”和罗布人才能适应环境恶劣的罗布荒漠。

步入罗布人村寨,就是典型的罗布人家宅院,全村现有20几户村民,几乎清一色的中老年。而且更让人惊讶的是,全村年龄过百的老人有5、6人之多,年过九旬者十余人,其他人的年龄也在60岁以上。

有点不敢相信,我们面前这5位罗布老人的年龄加到一起,有400多岁了!他们如今也没有什么事情可做,每天吃完饭后就坐在村里晒晒太阳补补钙,要不就是跳跳民族舞,弹奏弹奏民族乐器,有游客来时陪着照照相,赚点小,过颐养天年的日子。

走进罗布人家,跟家感叹到当地人的生活十分艰苦,由于沙漠地区气候炎热、很少下雨,所以几乎每个罗布人家的房子都是四面透风的那种简易木屋。

​可以用“家徒四壁”形容罗布人家。一张床,四面墙,一条毯子,可能床下还有几只柜子和几条板凳,这就是房子里的主要家什了。

​院门口的“歪脖”胡杨树。几乎所有的游客看到这棵树时,都会来搂着它合个影,至少也会摸一摸,久而久之,树皮都被摸亮了!

​罗布人的房门前挂着他们赖以生存的鱼干,这条鱼确定已经干得透透的了,估计没有个十年八年的照射都晒不了这么干!

​每当有旅游团来村时,也是老人们最高兴的时候,他们会船上罗布人的传统服装,并以罗布人最隆重的礼节、舞蹈和音乐来欢迎八方来客。

​而游客们也乐得此时围着这些百岁老人询问长寿的秘诀。这位正在接受我们采访的罗布老人已经有104岁高龄,如今仍然身体健康,精神矍铄,据说每顿饭老人还能吃下至少半条鱼。老人的口音我们完全听不懂,只能用“意念”和作和他交流!​这罗布人,上去他更“年轻”些,但据他自己说,也有102岁了,体依然硬朗!

​罗布村寨的村长(右)和罗布老人

一段旅途,一份铭记,这次出门是和朋友一起,没开宝来,它依旧安静的在家,守护属于它的那份安静。

城市的车流中,宝来依旧那么亮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