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4-06-14 17:31:48查看 107回复0浏览 107

发动机

降低油耗首先肯定从发动机入手了,这次比亚迪把发动机的最高热效率提升到了 46.06%,之前 1.5 L 的晓云发动机 43.04%的热效率已经非常夸张了。

具体来看,首先这次直接把发动机的压缩比从 15.5 提升到了 16.

另外比亚迪在发布会上举了两个例子,混动系统的发动机介入的时候油耗是非常高的,比亚迪专门对此优化了 16%的油耗,另外发动机的高效区间占比提升 0.7%,综合效率提升 0.85%,这是 100 名工程师 3 年无数次的标出来

三电

三电系统虽然现在大家都已经比较成熟了,但也还是有很多提升空间的。

电机通过轻量化、分段磁钢、超博硅钢片等设计,同时用了双泵耦合以及转子甩油的冷却设计、低摩擦的球+柱轴承,最终电机的功率密度提升了 15.5%,EHS 的综合工况效率从 87.6%提升到了 92%,一下子大约升了近 5%的效

电池方面,新一代的插混专用刀片电池,通过电芯、成组方面的优化,能量密度达到 115 Wh/kg(插混基本都是功率型电池,这个能量密度算很高了),提升 15.9%,放电倍率达到 16 C(意味着 10 kWh 的电池最高输出 160 kW 的功率),提升 33%。

最后就是在集成度和效率方面的优势了,DM 5.0 实现了动力域的“三脑合一”(VCU 和两个电机控制器),就是用一块芯片替代传统的 3 块芯片,通讯速率提升 10 倍。

另外这次还使用了七合一(VCU/双电控/升压 DC/OBC/DCDC/PDU)的插电混合动力域控,功率密度提升了 18.3%,电控的最高效率达到 98.9%。

比亚迪的思路和特斯拉一样,就是把电池、前机舱、座舱的热管理统一起来,这样可以实现高温能耗最高节省 10%,低温能耗最高节省 8%。

首先在很多电池还在采用液冷的时候,比亚迪已经采用了比较高效的直冷系统,并且从传统的 T 型流道设计改为 S 型,同时还有电池主动均温技术,电池冷量不足时,冷板开始工作,最终电池的均温性提升 45%,能节省 34%。

上面是电池“怕热”,如果电池“怕冷”了咋办,脉冲自加热是现在比较流行的解决方案了,相当于靠“自己做俯卧撑”来热身。电池脉冲自加热就是利用高频电流通过电阻来加热的,比亚迪称其在充电、行车、驻车场景下都能使用,温速相比第一也提了 60%。

最后就是座舱的热管理了,通过提升压缩机效率,减少热交换时的阻力,根据室外温度、阳光等智能调节温度和风量,让高温制冷少烧百公里 0.13 L 油,制热少烧百公里 0.07 L 油

提升点:风阻

比亚迪海豹 06 DM-i 的风阻系数为 0.255,秦 L 的风阻为 0.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