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致敬无畏路上每一次挑战#】为了心中的梦想,试驾全新一代大众ID.4
发表于2022-01-05 16:11:24查看 1998回复39浏览 1998

元旦假期,趁着小长假,就去店里试驾了一汽版的 ID.4长续航后驱版(以下简称: ID.4) ,先给结论: 一汽大众 ID.4 是一辆除了车载影音娱乐系统人机交互界面(ITS&UI)(以下简称: 车机)还有相多的地方需要优化外,其他方面都比较完善的燃,哦,是动车。(节约时间读到这里,但我还建议你们看完)
静态部:
、得于MEB电动架构,相比较大众自家内燃机架构,车内空间有相当优化;但是上车之前,需要注意大众动车车门拉手,它已经从传统机械拉手变成和迪C8 A6L/A7(A7L)一样的电控车门应开了,这点需要适应。
二、前排人机工程学模型给中评,后排空相比同尺寸燃机有优势,座椅模型对比大众自家SUV没有太变化。
1. 转向柱可进行上、下 + 前、后 4向调节,且后调节的行程较大,方便驾驶员找到适合自己方向控制置;由于仪表板和子换机构被整合转向柱上,以,论你怎么调节方向的位置,都会出方向遮挡仪表板情况;问题于方向盘多功能按键并不用,文有专门表述。
2. 排座椅支持12向节,符合般人体工程学设计同时,保留足够承托和支撑性;而且座椅低调节范围大,这点下文有提及其功;稍欠缺的,座长度还是偏,大到膝的支撑不够,不利驾驶员长时驾驶;另外,如果材是胖的人,可会觉得座椅侧翼支撑会有点挤压身体;也就说前座椅型的应范是比较广的,但是体脂较的人群,就需要适应一下
3. 由于整架构生变,所中控分没有换挡执行机构和机驻车动系,因此可以出空来布置储物空间,搭配qi协议手机线充技术,可以直接与机进互联(Apple car play & Baidu car life)。
4. 车机的人机交互面设计一般,但是单功逻辑乱、层级复杂,没有热键计/定功一键直达,严重是车机背板有明显可感知发热、车机使用时有卡顿象,而且卡现象出现的频次不随车机使用时长的变而变,随机又随心,例: 刚进入一面时会卡,等到退回一面时出现卡,或反过来,也就是说不卡,看车机心情;反正是没心思和机乱神,就看大众之后级优吧。
5. 影音娱乐和空调控面板缺少实体旋钮、按键作音开启、关闭和控制音量大,方向盘上按键是虚拟的,音量、空调只通过拟触控条带进行非准控,还没有多少触控馈,常不方便,而且会散驾员在车时注意力,影响行车全。
6. 驾驶员侧车板控区域,电动后视调节逻辑有变化,需要适应;注意,只有两个窗升降按键,当驾员需要关闭后车窗时,需要按下 [REAL] 虚拟按键,按键光点后,说明已激活后部车窗控制元,激活后再控制按键进车窗降,这样操作起来就比以那种供四车窗键升降要麻得多,关键整车拟按键背光没有和环境光传感器进行联控制,在太阳光直射车内时,车背光法激最大度,如果盲的话,你根看不见也不知道背是否亮着,只凭感觉去控后车窗的升降了。
7. 前、后排储空间数量一般,不都比较大,只是缺乏好的物空设计和布局,大条人可会比较喜欢这样的计。
8. 车辆型设计、续航和视问题;由于整车平台架构生变,导致电动平台先天需要照顾身的阻系数以提续航力;又因为 ID.4 SUV,所,在身造型设计上会有取舍,看得出来,ID.列是遵循窗比为1:2比例进行造型设计,这就间接导致该车满足型设计和续航的要求的前之下,不太够兼顾驾驶员视野问题;主要问题有风挡倾斜,四门窗窗过高,后风太窄;好后视位置布局合理,镜反射足够大,能够减少一分由视野足而致车辆定位和空确认缺失问题。
9. 后箱空规整,不过其开口置较,对身高160cm下的人不友,不后备足够平坦,卸行李和日常用品还是足够方便;第排座椅放倒后空间有高度,无法形成纯平空,易性尚可;没有备胎,但是备补工具。
10. 计师们留了些彩蛋内饰里,不我没少兴
态部:
、动力(驾)性
1. ID. 系列的标产品最传的后置永磁同步电机加后轮驱布局(RR);就像我在头说那样,它是辆完成度很的电车,像一些造车势力那样电与电机输出性不配而致动力性一团糟的问题。1)标模式,中速行时,ID.4 更像一辆燃机加无级变速箱燃油,动力输出比较跟脚,也狂暴;2)车辆来到中速区时,脚电下去,又是车的觉,没有动向响应延迟,转眼就把辆推到限速;3)过,限于机结构特性和减速缺失,ID.4 高速再加速力就没有传内燃机加变箱那么强了。
2. 动力性问题: 20-30 km/h 时,丢开动后再踩电动力统有偶发积的问题,应该是能回收统和机扭矩特性产生冲导致;中速时再深踩门,辆加会有种突兀,但明显,厂家对于动力系统标定还有提空间,需要你更精确的控脚上动作才行。
3. 制动统问题: 方是绿灯口需要减速时,车辆会先能量回收系进行动,踩过某个行程后,辆识别到制踏板踩踏行程和制力大不匹,需要机械动部进行加力时,这时,可以仪表板上看见能量回收系和机制动统共同承担动功,但问题在,如驾驶员没有按照当动作继续制减速,而是想慢慢把车速减至零时,它没办法判断这工况,必须由驾驶员直接踩停才,如这样话,那么势会影响制动平顺性;另外,在上述工况,在辆将停不停时候,如果驾驶员减轻制踏板踩踏力,那么车辆又会识别成需要激活量回收系统,也就说机制动分会被取消,在一瞬之间会觉得动消失了,不好有可会撞上前面车辆,这是需要注意的问题;因此,当前定条件下,驾驶员好一次性把辆踩停,不然你是难找到一个窗口期把车辆慢地停稳的。
二、操纵定性和乘坐适性
1. 三电统都底盘上,使得 ID.4 整车重心和质心较低,虽然是SUV型,起来却像是加高车的小型跑车样,加上足够大的转向角,转弯掉头活得像是辆SUV,让人产生一种在地上开车错觉(类似加高底的卡车)。
2. 转向手感般,有随速随角度向阻尼,但变化范不够,低速够轻,高不够沉稳,定的有点像10年那些压电子转向统,真也假,俗来说就是转向手还不够细腻,不过,也对得起它售价
、底滤震性
滤震性中好,不算软,但绝对硬,比较柔韧,这应该是众系质感好的副底了;知道不是试驾车有衰减亦或是胎尺较大、胎压没调整到标准的原因,车能听到前后架系的作声,体能察觉到胎弹跳感;过前后悬滤性比较一致,减振处理大颠簸基本都一次滤完毕,左右经过面状况不一样的,身没有出现拉扯或横摆,减振压缩回弹恰到好处;处同级别车型上游。
四、隔音静谧性(这个独拿出来说)
ID.4 的隔音水平有惊喜,由于没有了动机和变速的存,刚到驾座开出去一段距离,我完全没有意识到自己已压着限速在驶了,对,你没看错,一方面是因为它对路噪、胎噪、和环境噪声抑制好了,连旁驶过公交、客运车也只见其身,闻其声;而另一方,由它采低风阻系数型设计,对风噪抑制有相的作,即使速度上来了,你也丝毫不觉得它变吵了,各种声激励非常少,以至于你见抬显示和仪表板上的度已很快,系语音频繁提醒限速,但是体感速却很的现。直到我反应过来,才发自己被“骗”了。过,从侧方也说 ID.4 的隔音静谧性确实够看
、续航能力
未知(我试驾时间有限,兴趣可以去看其他测评机构的数)
总结: 鉴一汽本的 ID.4 长续航两驱版实际表现,更愿意把它作是传统的燃油车来看待,考虑到其电车的份,当前这个时点下,如果你只是想要一辆用起来、开起来、起来都比较“正常”的电车的话,那么它符合你的期;如果你已经被些企业、媒体“洗脑”了,那它同样可让你对汽车认知于理性和成熟;如你对动车无所知,那么它完全可以帮你构建起对动车基本的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