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7-30 23:58:00查看 6909回复45浏览 6909

四个阶段,小鹏的变与不变。 一、小鹏 G3:一颗异想天开的种子 作为品牌的第一款产品,在 G3 上小鹏选择了一个很艰难的起点:做一台 20 万以内的纯电动车。 通常来说,第一款车对于品牌有着定调的作用,企业从高往打,第一款成了后好做。反过来从低往高打,第一成了后面不定好做。 但新能市场更核心问题于, G3 诞生的那年代,以电池为主各类件成注定 20 万下的纯电动相比面上热销的燃油车没有竞争优势。 即是成控制力最的比亚迪,年的秦 EV 和宋 EV 也卖得十艰难,而这市场 C 端直到最近两年才逐渐打。比亚迪 20 以内纯电产品线那个年代的使命很晰,C 端强求,走 B 端场保模,进而给自家垂直整合三电产业输血。 鹏 G3 一款 to C 车,它不能像纯电约车样把了续航以外配置都往最宜去做,哪怕这台不打算赚钱,因为成本在那,它价格会有时年「油电挂」问题:一台国产纯动车价格,可以一台更大号合资燃油车。 成之外,G3 作为鹏的第一款产品层面很直接地体现了鹏的车价观:能为主,车为辅,只是技术载体。 作为一 SUV,相比同位竞品小鹏 G3 在空、设计、驾控等多关键维度的表现并出彩,某些甚至是板。但是它搭载智能置,例如自泊车、语音交互体验、DMS 在同位又绝无仅有,其中联电动全带疲劳警延续至今直是最喜欢的小鹏配置。 当长板和板同时存在时,两在消者心的优先级排序决定谁的影响更。20 万下的场消者显然更看车,以 G3 后来市场表现好并让人意外。 至此,G3 时代小鹏给我的印象是对于汽消费逻辑缺乏研究,整体审美执随意,产品置上优先级合理。技术层面对智能有执念,有大胆的想法,某些场景给人惊喜,但对于能的综合展以及应用不够有产品魅力,与户际需求的匹度不。 而同时的威,因为比小鹏更注「车」本身,所以年的况是,多数人对比完 EX5 和 G3 之后认为马更加务实。 如今的小鹏和威早已是一维度企业,但让这一切生的并不是 G3。 二、小鹏 P7:自主品牌史强逆袭 P7 在布时一台让人惊讶到说出话车,它和鹏 G3 放在一起的时候,我难想这是来自同家公司的前后两款产品,大的冲击毫疑问来自这台车的型设计。 P7 一台造型上让人满向往感的,恰到好处姿态、绝佳车身比例以及流畅曲面弧度相得益彰,至今仍是国产纯电车设计的高模板。 我识的部分 P7 车主聊到购车原因的时候都会把造型放在 Top 3 理由中。 P7 在当时给了一种觉:鹏这公司并不是没有设计能力,G3 的外或许因为起步阶段的谨慎,或许是因为资金限制,但对这家公司接下来的设计我应该抱有更高的期待。 作为款被称之为国产品牌最逆袭产品,小鹏 P7 给人惊喜并不止型,论是底盘配置、整三电置还智能配置,P7 都到同时最头的水平。 能化层面,从高速 NGP 正推送,再到 P 大更,再到记忆车 OTA,我几乎都带开箱礼物般的愉悦和期待。 在 P7 时代,鹏给人最大魅力于用际行向大证明,像语音交互、自动车这些其他企业不视的环节,其实不不重要,只别人做得不够好。至于行业内最注重、竞争最激烈的能驾,小鹏不仅要做好,还有心和力做到最好。 时至今日,P7 仍然我眼小鹏作为一科技企业最有代表性的作品。 惊艳之,P7 本依然有着很显性不足,没有部尾开关,座椅风几乎感受到,方向盘控开关难用,握姿受,转向阻尼欠缺感,刹车踏板反馈线性,标配音响效听个响...... 这些问题限制了 P7 智能的发挥,并和两强敌斯拉 Model 3 及比亚迪汉对阵渐渐让智能成了锅侠——因为智能花里胡哨,以你该买 P7。 但很清楚,智化和计以的东,才 P7 输给竞品原因。如果团队能做得好,P7 本可到达更高的场地。 以当时的我常期待小鹏赶紧乘胜追击,发布基于 P7 爱德华平台的大型 SUV,把空间、用性、人机工学等问题解决,进 30 万场,同时进步摆脱 G3 的影响,完成品向上。 三、小鹏 P5:一台不该推出的 当得知 P5 会是 P7 推出之后的品时,我无比遗憾,因为这款车只能基 G3 的平台来发,个紧凑型、驱、力梁底子,这些已经决了这产品市场空间。 但让人感到更为的惊讶事在于鹏非常重视 P5,并在这台车上首次搭载了激光雷达,期望实现城市级能驾。 这个决在我来会致极其严重问题:首先这台车成本将导致它的格远主流凑型的区,加这个级别新源本就存在「油倒挂」的情况;其次这台的智驾配置会让 P7 临身份危机,作为一级产品,在最核心的驾配置上却后于各方面都低一级的小弟。 是 P5 成为了鹏车迄今论是产品定义还是置组合最为割裂的产品,价格、尺寸多个核心环节挑战汽车场最基本的消费观。 这台车让再次到了鹏 G3 上体出来造车值观——智为主,车为辅,车只是技术载体。 后来 P5 的巅峰销实际上超出我的期,但我知道这是鹏品和智化标签的力为在这台车带货。也希望 P5 作为城市驾的铺垫产品,能算法、数据环节给接下来的旗舰做更的探。 同期的 G3i 则惯性款,值得独讨论。 、从 G9 到 G6,鹏回归「卖」 如果只产品力层面讨论,G9 毫无疑问是小鹏包括 P7 在内最佳产品。 但作为一款 30 万级别的 SUV,消费根本在乎 G9 相比去的鹏有少进,只乎和同价位竞品相比表到底如何。 在这场竞争。又次,鹏输了「」的环节——30 万级别车的传播、产品定义、设计、产品细节......及小鹏的品。同时期唯的高性能 800V 三、拔尖的优秀底盘置、优秀的音响......又次,鹏的长板被板所拖累。 相比失望,更多是不解:为么在台筹多年王牌型上整体设计只有这个水?为么 G9 布会要做出如此混的车型版本划分?为什么 G9 有这么多的宝贝官方仍然说不出套能透消者需求的卖?为么在些像线充和椅通风这些根不需要太多思考的优先级择上,G9 居然选错? 与此同时,我也各种场合不止一次地表达我对 G9 定价看法:G9 发布会调整之后的格相对于它成本就是白价,家之以觉得它卖了,质原因是产品和用户需求错配,而不是 G9 真的卖出了高的溢价。 「蜀国之灭,非将军之过。」 G9 的销并不冤枉,因为在这个高端竞争局,对比头部竞品,它确实犯了太的低级错误。也正因为 G9 低迷,小鹏新一的三和智技术威慑力被大幅掩盖。 再后来的 P7i 除发布会前的格危机处理及时,我并没有太对于产品的槽,因为到这个阶段,有很多情已不是怎么做,而是已经没得选。 最后 G6,小鹏今年重要产品。诚然 G6 目前态不错,但残酷的实是,直到终价格发布之前这台车的命运都未知。 期赛道试驾竞品选择、找林志颖做传播,都不会让小鹏 G6 的潜客看以后更想为之买单。而糟糕的外形设计乎是同行线交流讨论最的话题,高 XNGP、高于体式压铸车、高 800V SiC 电。 但相比技术,前拿到车体验过后,我对小鹏产品取舍上进步到惊讶,G9 上各种显性细节问题,在 G6 上几乎解决掉 90%。 就像之前微博说的,G6 小鹏历史上第一台「车」的产品力维,除设计之外其他所有环节都可以和部竞品掰手腕,并且赢面大的。我明确地认为 G6 的设计是短板,但 G6 在车比例上的妥协、至少为它带来了级的空间表和极的风阻。 但之所说「布价格之前命运未知」,然是因为 G6 成本摆在那。 以 755 Max 为例:池容比后版 Model Y 多 27 度,一套有两个激光雷达的智驾系统,智驾软件免,多 800V 以及各种舒性配置。 后驱版 Model Y 价格 26.39 万,斯拉 Q2 单车利 17.5%。上面这些东西纯成本层面的价有少不多讲,所以留给小鹏的选择很艰——如果要销量,那定价上可能就要亏卖车。 而这也是鹏 G6 际的择。比后驱 Model Y 出那么多配置和权的 755 Max,最终价格而便宜 9 千。 我赞成这个决策,因为如没有这个价格,没有当前销量和声量,G6 那些耀眼的长板会再一次被质疑销量的声音所掩盖。 赞成这个决策的同时,我为低卖车不应该是 G6 天生的宿命。设计短板和前辈型连续失败压力把它的格带到了今天的状态。 在小鹏 G6 价格上做出的牺牲,为鹏带来了史前例声量和规模利好。 有规,那接下来就有希望。 、小鹏的变与不变 从 G3 到 G6,小鹏 5 年时交付 6 款产品。 这段时里,变的对智化、动化持续投入,即便小鹏营情况最糟糕的季,小鹏财报里研发支出那项的数据给人的感觉是却像一个亿营收的公司。 和智、电相关核心业务上,小鹏做了数尽的「首个出」、「首量产」、「业界第」。 与这种迭代和进化幅度比起来,小鹏对于汽市场理解,对于产品定义的重直到遭遇了近的次惨痛毒打之后才始有转变。 自始至终「能为主,车为辅,只是技术载体。」理念其实并没有大问题,但作为家以车业务为主要营收企业,小鹏于忽车这载体要性和复杂性。我有的对于小鹏的吐和不无一是因此而生。 最后,我为 G6 之前的鹏很像 2018 年之的比亚迪,只想做牛逼技术,不关心市场需求到底是什么,设计上只乎自己的表达,不乎底层的审逻辑。 比亚迪发并为此改变之后, EV 和 DMi 分阶段把这家企业带入今天盛况。 所我想说,G6 绝对不会小鹏巅峰,只要鹏能继续补上自身不足,它有可能成为一个巅峰的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