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尘缘未了的浮世绘*——*黄姚古镇】
发表于2021-04-02 16:27:54查看 1902回复6浏览 1902

从一千多年前的那个日子栽下,挺拔在广西的旮旯深处,在某个秋天开始变黄,黄成黄姚,长出一个有小桥流水人家的绝世古镇。

黄姚古镇坐落在广西贺州市昭平县,古镇外围是广西特有的喀斯特石山,古镇内部是一色的明清徽式建筑,镇上黄、姚两姓居多,故名黄姚。

古石板街、古石拱桥、古石砌井、古树、古徽式建筑,加上一条弯弯悠悠的小河,便构建了古镇古朴悠远、宁静安详的特色。小桥流水古寺祠堂,可以同江苏的周庄相比,黄姚与平遥、周庄相比,虽然名声不及,但却自有一段小碧玉妩媚秀的天然风韵,一座仅可用眼睛来观赏、也可以用心灵来细品的古镇,一让游子息心、迁客步的地方,眼的景便入心怡悦。古街、古桥、古井、古建筑,只冷静记载,只有那些古树才是鲜活的历史,那些枝从古一直摇曳到今天。

这些树,是古代自然生态的遗产,它比建筑物更难保存,能够保存这么多上百年的古树,是古镇人脉不断、传承有序的佐证,会种树护林的民族才是可持续发展的民族。

十里画廊,游玩。小高6带着新换的固特异新逸乘轮胎,安静、舒适、好用。

原车配置的是韩太轮胎,橡胶较硬舒适性也差,抓地力不足明显不足,个人感觉也是开起来发颠簸的厉害,入弯速度稍微快点后就会明显的失控感觉。但自从换上固特异新逸乘轮胎后,这种情况改善了很多,轮胎都是紧紧贴着地的,换上它,爱自驾的我出玩也更安心心。

小姐姐带着游玩,喜欢走这种乡间小道,得益于固特异新逸乘轮胎的强劲抓地力,即使过泥坑也很平稳舒服。

小姐姐很自在的在这撒了一阵,非常满意新轮胎的表现,刚才急速过弯遇水坑,旁边突然窜出条小狗,一脚刹车下去车子非常平稳,足够强的抓地力,让人信心很足,坐在车里也不感受突兀。好了,感觉准备出发到下一站了。

路边走走停停的,很随心所遇。

继续前行,前往目前红得发紫的打卡地:黄姚古镇。

到了,车停路边,大家都这么停,有车位就行。
很早以前,黄姚只有黄姓和姚姓两户人家最先落籍定居。北宋开宝元年(972年),一位名叫杨文光的将军在战争期间率军前往昭平给取名黄姚,黄姚自此传开。

这个标识看到的朋友不多吧?这个不是在大门上的,是里面博物馆的墙上的。
黄姚是连接贺江和桂江的古镇,从贺县、富川县、冯乘县到梧州有一古老的北沱路,通往桂江,姚位于北陀古道的十字路口,地理位置十分显要。明时期,黄姚展成为一个繁荣的城镇。

对于我来说,黄姚来过几次了,轻车熟路的。

河边小姐姐在过河,一道亮丽的风景,嗯!别人家的。
走进黄姚,人们眼前呈现的是一幅桂林山水画,就像一座奇特的山,美丽的水。瑶峰和美丽的喀斯特石山,是一条平坦的小河和村落。
小珠江、姚江和兴宁河三个小河流这个古老的城市,古老的镇,有300多个古老的清民居,村庄里一株株古榕古树和小河岸边一丛丛翠竹掩映一座古民居,还有一尊尊天然石很自然地布其,给人的印是一幅天人合一的天然园林。

旅游意识越来越强的黄姚,让这座古镇失去了原来的味道。

进口不远的龙爪树,依旧挺拔如固。
黄姚古镇的建筑风格是按照古代九宫格的布局进行设计的,没有人工造墙,而是以一条小溪和周边连接的房屋为界,只有镇门、弄堂门、镇守城门。在黄姚,山水、亭台楼阁、民居、街道有机地结合在起,包括人类存的一切功能。这种集居住、防御、观景、休闲为一体古典园林建筑,在广实属罕见。

岁月的洗礼,在祖国大好形势下,龙爪树越发精神焕发。

其实整个古镇验票不算严格,几个关键位置肯定有人验票,有些人会从偏远的门进古镇逃票,个人还是不建议逃票啦,镜古城也是要维护开支之类的。

古镇内各种小路大路都是相通的,且不算太大,基本不怕迷路。

恬静悠然的小镇,游客也不匆忙。

龙门榕树,意遇深刻。

小姐姐兴致很高。

冬天的小河道里,水量不多,春天来的时候看到的是一片湿漉漉。

龙爪榕,有一株我和一同事合围,竟围不拢,阳光静静的从树缝漂洒而下,习微风吹过,能听到叶沙沙的响声,落在地上斑驳的影子轻轻的摇曳,河里的水,安静得出神

通向街道的青石板路两旁不是长着龙爪榕,就是一些翠绿的树或者是翠绿的竹,也长着少许不知名的花。
古镇著名的古建筑有黄姚古戏台、宝珠观、兴宁寺、文明阁等。抗日战争后期,广西省委黄姚中学都设在宝珠观。

有着明清风味的房屋 掩映在一丛翠绿和碎花之中,更显站朴和宁静

小姐姐仿佛回到昨天的旧时光。

这样一个小门就是小镇以前防御的壁垒。穿过石跳桥下的石墩,就来到了石板街。

徜徉在石板街上,落入眼帘扑面而来的的是错落有致古韵院落。

有些寂落的青石街已没有了昔日喧哗与繁华,除了游客的脚步,偶尔的一二句吆喝有些悠杨,却更让人感觉宁静。

雕栏、门楣色彩也不再鲜艳,但还是依然能感受到旧时的熙攘和繁华,小姐姐到处看着都新奇不已。
黄姚的老街建于明清时期,用青石板铺成,安乐街是主要的商业街。街上的蓝色石板又长又大,两旁的商业铺面是十分典型的南风格,至今仍保存完好。
其他的十字街道,如金街、秀街、自然街,规模较小,但每条街都长,平整。没有百年磨砺,就不会有石街道连接着300处斑驳的古民居。

之前了解到黄姚特产豆豉,辣椒酱,马蹄粉,沿路很多干货酒之类的农副产品卖。

如今的米铺、客栈、当铺、祠堂、发黄的招牌、剥落的店名,两旁的房屋默默相顾,呈现出一派步履有声的安谧宁静。

人行其中仿佛能穿过尘世的一切纷繁困扰。

古镇小桥流水古寺祠堂青砖黛瓦天然合一浑然一体,门边吊着一些玉米,显得更有乡土淳朴。

偶尔也听到几声狗吠和小孩的嘻笑打闹,和着几声古朴的民瑶,现在人面前的一幅安谧宁静的山水画。

窗口上,漂亮的酒瓶,让人以为是艺术品。

小姐姐看中这个大酒缸了。

和蔼可新大爷们,当街聊着琐事。

自由奔跑的小男孩。

小姐姐累了,想休息一下。

安静的坐着,感受着深深的庭院和曲折幽深的小巷的味道。

被现代文明抛弃的石捻,当年农家的有功之臣。

五彩缤纷的灯笼,告诉你,现在这里是旅游区了,不在是那孤寂的小镇。

当年的泥塘,现在成就了一个湖泊。

几乎所有的石板路,都已经磨到光滑反光,几百年来人来人往。

“带龙桥上龙桥绎梦,姚江水下江水笙歌”

逛了不多一会就到饭点了,我们最后选择在鲤鱼街这边吃饭,一开始还担心会不会不好吃,然而想多了。

食材新鲜,招牌菜一般是野菜汤、豆豉焖鸡、豆豉蒸骨鱼。

古镇还是比较多本地人住的,也有部分人选择搬到镇外,店铺租出去当客栈店面。

走过带龙桥,右转便可来到这里。

岁月的痕迹。

找一角落,眺望四周,清清的姚江穿镇而过,河两岸杨柳纷飞,翠竹丛丛,水流潺潺。
位于古镇东门外姚江边天马山上的文明阁,是一幅很美的图画。自明万历年间以来,历代建有步云亭、文明首弟、土地祠、天然亭、福绿亭、惜字炉、财殿、堂正殿、真亭、桂花亭、魁星阁十多亭台楼阁,这些亭台楼阁格调雅致,古古香。

黄姚依然是一幅尘缘未了的浮世绘。

从对岸过来,便回到了我们开始的入口处。

这是黄姚古镇的旧戏台,黄姚古镇的古戏台建于明嘉靖三年(公元1524年)乃亭阁式,砖瓦石木结构,分前后台和厢三部分,呈“凸"字样,雕梁画栋。

未完的旅程,有着新逸乘轮胎的陪伴,继续前行,让人倍感信心与舒服。货比货才有的真实感受。
黄姚,没有大城市的车水马龙,没有鳞次栉比的高楼大厦,没有灯红酒绿,有的只是处处可见的古树,有的只是潺潺的流水、古的石板桥。
置身其中,你会有处天堂的感觉,这里静美纯净,这里给你简单静。
这是个值得一来再来的镇。
感谢家支持![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