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醉杭州”流连忘返
发表于2019-08-02 15:32:15查看 87回复0浏览 87

撑着油纸伞,独自彷徨在悠长、悠长又寂寥的雨巷我希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地结着愁怨的姑娘对 江南 水乡的期待,绝不是一天两天。在高一时候所学过一篇叫做《雨巷》的文章,就很喜欢戴望舒笔下的 江南 风情,再加之,上大学以后各种官网看见美丽 江 的片,总期待哪天可以自己亲眼目睹一它的柔情。而这次,我做到了!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如蓝 江南,风旧曾谙; 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如蓝。能不忆江南? 江忆,忆是杭州; 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何更重!杭州 之还是让我颇意外。大面积的城湿地,鸣叫小鸟,调皮松鼠。这个就像是建在公园里的城市,抬头望见塔吊和火热的工地,听到轰鸣,要是偶尔有车过,你绝不会想到这是在城市中。可能在这样美好地方人的心也得到净化吧!

西塘——生活着的千年古镇,世界历史文化遗产预备名单,中国首批历史文化名镇,国家AAAAA级旅游风景区,水乡魅力影视基地。西塘历史悠久,人文资源丰富,自然风景优美,是古代吴越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西塘风景秀丽,人才辈出,文化底蕴深厚。据统计,西塘历史上这里曾出过进士十九人,举人三十一人。周鼎在《萍川十景诗》中描绘了西塘许多的景致,如西塘晓市、北翠春耕、南泓夜泛、环秀断虹、雁塔湾头等,揭示了古镇塘当时的生活场景,展示西塘幅幅丽的画卷。

西塘素以桥多、弄多、廊棚多而闻名。西塘民风淳厚,橹声悠扬,到处洋溢着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特有的人文积淀。西塘古镇是专家们研究“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圣地;艺术家们描绘“江南水乡民俗文化”的基地;游客们品味“江南水乡民俗文化”净地。

西塘人有闲情意志,喜欢养鸟种花,有“杜鹃之乡”的美誉。从清代中期已有人开始种养,杜鹃花生性娇嫩,要细心栽培,种养杜鹃也是修身养性的行为。西街:西塘东西走向的主要街道,分上下两段,东为上,西为下,所以有上西街和下西街之分。西街有着水乡极为典型的街道格局,它最小度仅农民担换肩,即根扁担的宽

塘东街:是民国至解放时期西塘最为繁华的街道之一,塘东街上还有好多酒楼,以前有“借问酒家何处有,胥塘河边处处楼”的说法。说起这条商业街不得不说说西塘的商人。有位来西塘的作者说:西塘是儒商文化与平民文化的交会点。

烧香港:烧香港不是要把香港烧了的意思,而是以前河道两岸庙宇众多,善男信女们乘着小船来此烧香,故名烧香港。西塘烧香港的景点有倪天增祖居纪念馆、五福桥、圣堂、明清木雕馆等。

塔湾街:塔湾街因西面原有一寺庙名雁塔禅院,又地处市河转弯处而得名。这一带在明时酒店云集,明代有一诗人周鼎写了一首《西塘晓市》来描写这里的繁华:旭日满晴川,翩翩贾客船。

西塘临河而建的沿街廊棚最为引人,这里的街道临河而建,商铺的生意就在河边做成。往昔,水乡农家的出行以河为道,以舟代步,许多交易只能在船上岸边进行,为此,一种连接河道与店铺又可遮阳避雨的特殊建筑———廊棚应运而生,并代代传承,相沿成习。实的廊棚是水乡特有建筑,西塘至今保存着1300米长廊棚已变成代人赏古、探幽的休闲一餐。

西塘是个平民化的小镇,所有一切都如此朴素,没有周庄的繁华,没有南浔的富甲之态,没有浓厚的商业氛围,但是西塘的独特魅力令留宿旅者陶醉!西塘是古典的,也是现代的。

烟雨长廊也叫雨廊,不少江南古镇都有,外观看来就是有木柱支撑、带有瓦片屋顶的街道。而西塘的雨廊很有特色,因为只要你在古镇内沿河行走,头顶上总会有廊棚为你遮风挡雨。

尤其是在雨天,走在廊棚下听着雨声淅沥,赏廊外迷蒙的景色,有很浓郁的意境,因此西塘的雨廊有着“烟雨长廊”的美名。西塘的雨廊总长将近千米,大多为临河而建,走在廊中可以逛逛沿街各色店铺,时而有摇橹船载着游客缓缓而

送子来凤桥位于西塘古镇小桐街东侧,是一座三孔石板桥,连接烟雨长廊,是来西塘的游人必会经过的一座桥。此桥初建于1637年(明崇祯十年),经清代两次重修,后又于1997年重建。桥正中有花墙相隔,将桥分为两,行人可各走一边。桥顶有棚,颜黛瓦,两有护栏,且有长条座供人休息。

如何走桥走这座桥还有点讲究,古人讲究阴阳学,南阳北阴,古时男为阳,女为阴。此桥南面一边是阶梯,北面一边是斜“水乡百步少山踪,来风桥高似卧虹。日淡天青云翳净,登高望见莫厘峰。”注云:“西塘四周无山,唯天晴登来凤桥北望,隐约可见湖诸峰。”这首竹枝词为塘已故老诗人李钟所作,收在他的《平川棹歌》诗集里。嘉兴嘉善两地均无山,历来为乡土诗人所憾。嘉兴朱瘦竹昔有往南湖卧看夏云如山戏言,似比登高一望更有

汉腾小七的颜值和西塘一样,在我心中都很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