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汉兰达:新款变成钢板防撞梁,难道不是“降本增效”吗?
发表于2021-12-23 14:19:46查看 2588回复4浏览 2588

这辆新款丰田汉兰达的内部品质,相比老款车型究竟是改进了,还是“降本增效”了?今天我们就把这辆车拆开,从防撞梁开始聊聊。

汉兰达:各种“降本增效”小妙招,用得那叫一个溜

车身蒙皮

塑料后尾门

之前拆的雪铁龙凡尔赛的后尾门是塑料蒙皮加玻璃钢内芯,而这辆新款汉兰达的后尾门内外都是塑料,其余是钢板蒙皮。

无论是蒙皮还是内部骨架,都是PP-TD20工程塑料,就是加了20%滑石粉的PP塑料,远不如玻纤塑料和玻璃钢结实。

前防撞梁

铝合金

拆掉这辆车的前保险杠,能看到一根铝合金防撞梁,厚度为3.7毫米,能覆盖车头的74.46%,而老款汉兰达的前防撞梁虽然也是铝合金,但厚度只有2.63毫米,薄了1毫米多。

新款汉兰达在主防撞梁下方,安装了一根铝合金副防撞梁,用来防止行人卷入,而老款汉兰达是没有的。显然在行人保护方面,新车有了比较好的改进。

主防撞梁和副防撞梁都装有行人保护泡沫,这一点值得点赞。

相比老款汉兰达,司机侧应对25%碰撞测试的铝合金诱导块已经没有了。因为新款汉兰达在应对碰撞测试方面,有了更好的办法。

与老款车型一样,虽然纵梁设计了溃缩褶皱,但没有独立的吸能盒结构。如果发生低速碰撞,纵梁很容易出现弯曲变形。后期维修只能切割焊接,这无疑直接影响了下一次的碰撞吸能效果以及二手车残值。

如果你仔细观察就会发现,新款汉兰达与老款在纵梁部分,有很大变化。新款汉兰达的纵梁前段向外侧弯曲,正好能撞上25%碰撞测试的应力墙,不用通过老款的诱导块使整车向外偏斜。而是让纵梁直接撞击应力墙,来直接吸收大部撞击量。这种做法在“卷”碰撞试中效果会更好,但在实际碰撞的作并不

虽然新老车型的“Shotgun”都是从A柱延伸下来与纵梁相连,形成一个闭环结构,但显然新款汉兰达的结构设计更加稳定,用料也更厚实。

这辆车有ACC自适应巡航,毫米波雷达被安装在杠皮车标的后方,在低速碰撞中,能很好的保护雷达。

后防撞梁

双层冲压钢板

拆掉后保险杠,居然看到一根双层冲压钢板防撞梁,厚度为1.41毫米,能覆盖车尾的64.13%。要知道老款汉兰达可是铝合金后防撞梁,而且厚度达到了6.13毫米,如今新款已经变成了双层钢板,这难道不是一种“降本增效”吗?

后吸能盒与老款汉兰达一样,都是不能拆卸的,所以不能称为“吸能盒”。因为如果发生追尾事故,“吸能盒”溃缩后,无法更换,需要切割焊接,严重影响二手车残值。

后吸能盒与老款汉兰达一样,都是不能拆卸的,所以不能称为“吸能盒”。因为如果发生追尾事故,“吸能盒”溃缩后,无法更换,需要切割焊接,严重影响二手车残值。

这辆新款汉兰达的后防撞梁并没有凸出于后尾门,而老款的防撞梁很明显要更凸出,保护效果高下立判。

碰撞测试

虽然这辆新款汉兰达在全球都有销售,但目前仅在美国IIHS进行过碰撞测试。经过了周密的“应试”优化,碰撞成绩自然非常好,还获得了“安全之选+”的称号,当然,国产车型仅作参考。

总结

“降本增效”小能

这辆新汉兰达的前防撞梁比老款厚一些,都是铝合金材质,加了防止行人卷入副防撞梁。取消了原先“作弊”的碰撞诱导块,对纵梁根本性进行碰撞试“优化”,更适合碰撞试,数更

但是,后防撞梁从原先6毫米多铝合,换成了1.41毫米的层钢板;后门也换成了全塑料材质;门泄压口,只保留一个,另外个被死。各种“降本增效”小妙招,得那叫一个

那么这辆车底盘况如何?还请继续关注后续的拆内容。(本文及视频中的量数据结论点仅对此辆负责,测量数据对公示的验方法负责。)

2022款丰田汉兰达防撞梁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