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说走就走的旅行——大理诺邓古村
发表于2020-03-28 01:44:53查看 72回复12浏览 72

2012年 舌尖上的中国纪录片,介绍了诺邓火腿和盐井,游客多起来。 大理诺邓千年白族村,盐文化背景的古村。 清代村里出了2个进士,5个举人,40多个贡生,几百个秀才等文化人。历经唐、宋、元、明、清各代王朝共1100多年,村中留着量的、清两朝建筑和著的玉皇阁道建筑群,由自唐南诏时期1000年以来“诺邓”村一直没有改变,因此被称为“千年白族村”。

诺邓被拂去了历史的尘埃,再度重现于世人眼前,这方“人间净土”的纯粹和质朴就如当地民歌般令人回味悠长:“万驮盐巴千石米,百货流通十土奇。行商坐贾交流密,铓铃时鸣驿道里……”

一路沿着剑兰公路,拐进215国道往云龙方向,都是山川民居,田园风光,到处开梨花、桃花和油菜花。

到了云龙地界,偶遇一座风雨桥。尽然是200年厉害的建筑,红色的沘江从古朴的桥下潺潺流过。

据说原来直是一座藤桥,清乾隆年间为了方便此地开发的银矿运回大理而修建了了这座木结构的廊桥。

进了诺邓古村,就进入到了一个不同的世界。

一口盐井造就了山村繁华。据《云南通志》记载:“汉代,云南有两盐井,安宁井和云龙井。”据考证,汉代的云龙井就是如今的诺邓井。诺邓古村距今有1300年历史,而诺邓这口盐井的年代更加久远,已经存在了2300年。

古代制成的食盐需要交到盐局,才可以贩卖到各地。由于诺邓古镇的盐井吸引了各地的商户,成了“盐马古道”上的重镇。

历经唐、宋、元、明、清几代王朝,诺邓一直都因盛产百万斤优质食盐而名震滇西、缅北,经济鼎盛一时。据了解,明朝在全国设置了7个“盐课提举司”,诺邓是其中之一,盐课提举司的衙门旧址到现在还完整地保留在村子里。

诺邓盐采用传统工艺加工熬制而成,当地人称为“锅底盐”。如今的诺邓盐更多的是作为一种旅游纪念品在出售,古老的盐井还在出卤水,游客可在卤房中隔围栏参观,诺邓村上些年纪的老人都能讲出一些他们小时的熬盐情景。

斑驳的木门留下岁月的痕迹。

建筑充分体现着人与自然的协调适应,其门、窗、粱、架、斗、拱、柱、檐、枋、檩特色鲜明,十分重视整体结构和局部建造的严谨统一。

因为几乎全村都是古老而富有韵味的老屋,所以,在诺邓古村随便闲逛就可以耗上一天。

除了古民居,诺邓的庙宇建筑也是一大亮点:至今犹存玉皇阁庙宇建筑群(棂星门、文庙、武庙、玉皇阁等)、弥勒殿、香山寺、古岭寺、云崇寺、观音寺、王母寺、龙王庙等,此外还有文昌宫、三崇庙、城隍庙、魁星阁、财神殿、关帝庙等20余处遗址。

夕阳下,整个诺邓古村就将陷入无边的静,仿佛所有的声音都消失无踪,只有寂静轻轻敲打夜空,纯粹的黑暗中,我已不想辨识自己的方位只是努力倾听这古老的夜的声音心无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