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穿越游记】------鹿邑老子明道宫
发表于2021-01-01 08:58:59查看 170回复16浏览 170

接上篇,停车场内稍作修正后,前往下一个景点,老子明道宫,说起这里,是我一直很期待的一个景点,早在N年前,就从地理中国的节目中知道在河南境内有这么一座神奇的道观。他的神奇在于是无法解释的事情,也让30年时的侵华日军对他满了敬畏。然这后话,废话多说,请大跟随穿越的图文贴来看吧。

进入明道宫景区,首先看到的是一座非常漂亮的“众妙之门”牌坊。从此牌坊精美的雕刻、艳丽的色彩和明道宫古朴的大殿相比较看,牌坊应该是近年来修复或者重建的。据史料记载,“众妙之门”出自老子《道德经》第一章“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常名。无,天地之始;有,名物之母。故常无,欲以观其妙;常有,欲以观其徼。此两者,同出而异名,同谓之玄。玄之又玄,众妙之门。”以此寓示子思想的博深邃。

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原名紫极宫,唐天宝二年(公元743年)为太清坛,到了唐时,以升仙台为中心形成了规模宏大的建筑群,宋元明清各代均有增建,可惜毁于战火之中,现在的宫D大都为现代所建,各D匾额是以以前蓝本复制的。

进入山门上的池塘里,荷花正在盛开

拍一组给大家欣赏

家里两位大小领导,照个背影哈

游客争相喂这池塘里的红鲤鱼

嘴还是蛮大滴,就怕自己吃不到。

特别烦这个排队的模式,好在我们去的时候并不是旅游旺季,还好。要不然我这心急的毛病非得犯病不可

门票不是很贵,30元一张,比起西北地区动不动就上百的门票来说要厚道的多,第一次来,找个导游给孩纸讲讲名明道宫的历史,也是不错的选择。

明道宫坐落在升仙台前,是一座雄伟壮观的大D,黑漆的匾额上刻着“明道宫”三个鎏金大字,字体雍容端庄。大D左右两边的墙壁上有两个八卦图形,D前两侧立着两个雕刻精美的石狮子,D顶有琉璃瓦飞檐。据史料考证,宋宗赵恒曾在鹿邑居住,“道宫”大D名字就是宋宗御笔亲书。明道宫前摆放有巨的长形香炉,供人们烧香祭拜,我从远道慕名而来,自然也要恭恭敬敬地敬磕头,以示对老子尊崇,也为自己祈

大象无形

道德真源

传说中的宋真宗驻迹处。

一脚迈入,导游开始讲解两侧的壁画

我顺便看看这里的展示

刚刚导游讲到这这展柜里的服装是宋真宗的龙袍时,我哑然失笑,这也太假了吧,说是复制品都有点过分了,这分明就是戏装么

这龙袍也是,哎~无语了

我估计宋朝的皇帝还是比较穷滴,要不怎会用戏装来作为龙袍

明道宫全图

太极店

店内正中间供奉着老子的金像,周围的壁画上记录着老子的一生。

来张全貌,请个导游主要给孩子讲解,因为这些我并不感兴趣,所以跑到店外拍个这建筑的全貌。

从明道宫旁转过去,高高的老君台便展现在眼前。老君台又名升仙台,相传是老子修道成仙骑着青牛飞升的地方,因此得名。宋真宗追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故名老君台。

迈步沿台阶而上,正大门上的石匾上书“升仙台”三个字。

老君台原名升 仙台 或拜 仙台 ,原为明道宫的一部分,位于老子故里 鹿邑 县城内 东北 隅,老君台后街路南。相传老子修道成仙于此处飞生,因而得名。

店内前的柏树相传是老子的手植树,距今已经千年有余。大店内香火不断,据说这里很灵验,几乎是有求必应,本想进入看看,无奈善男信女太多,以至于连下脚的地方都没有。

升仙台台高13米,是一座以古代大砖构筑,由14个平面围成的高坛形古建筑,状若圆柱且有棱角,顶部面积765平方米,底面积略大。全台以古式大砖堆砌,由24个平面围成圆柱形,台上环筑七十厘米高的围墙,形与城墙相似。台上有正D间,西配D各一。正D内原有老子铜像一尊,高两米许,铸工巧。店门檐东西各嵌一,上书“道真源”、“犹龙遗迹”。山门内侧原有铁柱根,七尺,径七,突兀而立,古色默然。山门下 石台 阶共32层,加上正殿一层,恰为33层,正符合老子33层青天之说。进入老君 台山 门,是正殿,面阔三间,进深,硬山式清建筑,殿内偏殿各一间。合上13棵桧柏青翠葱郁,常年凉风习习,百鸟飞鸣。

转入另一侧,这里就是我在帖子前方提到的神奇的所在地,插个小曲吧,此时重庆的远方大哥在群里说起来这处地方,说是央视曾经报道过,不知道是真是假,于是我用视频的发给他,老哥看见后连说好神奇啊。请各位看官继续往下看。

插在柏树上的迫击pao  dan,老君台上还放置着4发炮弹。上面记载,1938年6月1日(农历五月初四),侵华日军攻打 鹿邑 县城,对老君台进行炮击,共打13发炮弹,无一发爆炸。见此情景,日军炮兵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停止炮击。这些炮弹是年日军炮击君台哑弹。

老君台左侧和后面有十三株古柏,导游特意指给我看其中一株古柏的树身上有一枚锈迹斑斑的炮弹,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标语,依旧可以看的清。

听着导游神奇的讲述和关于这个传说的文字记载,看着那些生锈的炮弹实体和老君台墙壁上一个个清晰的弹孔,也不由对老子这位充满神话色彩的圣人更多了几分好奇和崇敬。

好运石,相传,这是老子练丹时的碾子,距今已有2400年,老子修炼仙丹救世济民,自己服用后由此飞升。成为道教神仙中的最高天神。

赶山鞭,这根是复制的,原因么在哪个大炼钢铁的年代被毁掉了。

老君台的石阶上有一对母女,一级一级台阶跪拜着朝上走,那副虔诚的样子,令人不由地想起朝圣者一步一叩首的画面。我们一行几人祭拜完,也沿着厚重的石阶上去。老君台上有三间正殿,中间的主殿内供着金光闪闪的老子铜像,正殿左前方有一根铁柱,相传为老子“赶山鞭”,是人们纪念子之。铁柱上布红绣,上方右侧有圆形环,柱的面有晰的文字,镌刻着承铸人一长串名字。

赶山鞭上的捐助人名单

拉进了看

山门两侧的石鼓

相传此井的水可以消除病患。

这是当年侵华日军炮兵梅川大朗在八十年代来到老君台向鹿邑县人民忏悔,所立的和平碑。

回望老子升仙台

明道宫的石榴,这时我才想起已经是九月下旬了,家乡的石榴也是成熟的季节了。

看起来没有咱们大西安的外观漂亮。

中华民族自古就是文明古国,各个地区各个城市都有先祖遗留下的名胜古迹和历史文化,我们之所以喜欢旅游,喜欢了解各地的人文景观和风土人情,都是源于对祖国灿烂文化的探究和热爱,继承和发扬。保护古建筑,保护国家点文、传文化和历史遗迹,是各地政府常重的工作和责任。

感谢围观穿越的帖子,敬请留意下集“太昊伏羲陵”游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