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只需一眼就足够惊艳,初冬指云禅寺
发表于2019-12-02 08:08:47查看 54回复8浏览 54

银杏是初冬的一张名片,每年的10月中下旬至11月底,银杏被染得满目金黄,煞是好看。

在距离丽江古城18公里以外的拉市坝西部山麓有一座指云寺,寺门前有几颗银杏树,每到这个季节,金灿灿的银杏叶与古刹相映生辉,随便用镜头一框,就是一幅色彩鲜明的油画。

当驱车前往指云寺,透过窗户那片片块状的田地,整齐划一的排开,田间偶尔有在劳作的村民,向远处望去,仿佛与远方的山连成了一片,形状也从清晰变得模糊起来。

当离指云寺越来越近时,独具藏传特色的建筑映入眼帘,它犹如一颗明珠一样,镶嵌在拉市海边上,散发出一阵阵禅意。

知道这个地方也是因为曾看过一篇关于其解说的文章,但是身边的很多人对这个地方其实不太熟悉,而见过它的人却没有一个不被它所震撼。

初入此地,路边的那一排排佛塔,不觉间令人回味无穷,也许那是虔诚的徒者,千回百转间才能到达的圣地。

沿着弯曲有序的佛塔向前行径,庄严的指云寺便掩映在苍松翠柏之中。

随处可见金黄,或挂满枝头,或飘落在地上、屋顶、草丛中,周围的一切都被这抹金黄所点缀,镶上梦幻的色彩。

银杏叶在阳光的照射下,呈现出一种半透明状,叶脉清晰、纹理分明,仿佛能看到生命在叶脉里流淌。

若是两三日不扫,层层叠叠的银杏叶铺满台阶和地面,更是美得不可方物。

银杏被很多外国人称为“中国的菩提树”。相传,佛祖释迦牟尼是在古印度摩揭陀国伽耶山的一颗大树下,大彻大悟成佛的,此树便被称为菩提树。

菩提树是热带、亚热带的常绿植物,在中国大部分地区都很难自然成活,唐代高僧就以适应性强、秋季满树黄叶的银杏树取代菩提树。

银杏与寺院相得益彰,也令僧人和佛门弟子心生敬畏。

每年这个时节,除了市民、游客爱去指云寺“打卡”,众多摄影爱好者也纷至沓来。

“佛手指云呈净土,禅心会意证菩提”,指云寺名字的由来还为这里增添了一丝神秘。相传,丽江束河人立相原以编竹器为生,后到福国寺剃度为僧。因苦修佛法,得以进藏深造佛学。

立相学成返回丽江弘扬佛法,在建寺选址犹豫不决之时,恰逢一个异人手指西边一片彩云,道:“此处可建寺。”立相便在这片云下建了寺庙,取名指云寺。最终成为丽江五大喇嘛寺之一。

不过,今年好像又多几位“新客”,不知从哪里飞来的鸽子,在银杏树下大摇大摆的走来走去;还有几只猫咪,也不知来处,喜欢在屋顶窜来窜去,眯着眼晒太阳。

约上三两个朋友一起去指云寺,听着寺庙的钟声, 伴着袅袅香火,赏着满眼的金黄,感觉沉静而肃穆,却又不乏赏心悦目,别有一番滋味。

不禁令人想起木心先生的诗《从前慢》——从前的日色变得慢,车、马、邮件都慢,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这些巨大的古树,它们整齐而对称地排列在道路的两侧,像是一把把撑天巨伞,浓荫蔽日,条条光线散落而下。

在门前旁的两棵古银杏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正散发着时绿时黄的色彩,相互参差着的色调,呈现出不一样的美。

身后的经幡在轻轻掠过的微风里不停的摆动着,走近了看,上面密密麻麻的写满了梵文,似乎在向人们诉说着那过去的段段历史。

指云寺是大香格里拉地区噶玛噶举十五大寺的主寺,怙主东宝仲巴活佛驻锡地,寺内有莲花生大士修行的山洞和巨型伏藏石等圣物。

指云寺觉沃佛传说是南诏公主江萨曲珍远嫁松赞干布时留于此地。

向院内走去,一片古树林立,环境幽静而古朴,有些墙身掉落的瓦片,诉说着其年代的久远。相传,罗僧喇嘛原在福国寺剃度为僧,后来决定自己募捐集资建一寺院,但苦于找不到一个理想的寺址。

排排转经筒矗立在路的一旁,在某一侧的地方挂着一个指示牌,上面写着“顺时针方向走”,原来,在汉地大藏经中的《右绕佛塔功德经》中说道,左绕(逆时针)有毁坏的过失,右绕(顺时针)有兴建的功德,所以在藏传佛寺里都是按照顺时针方向行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