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莫负冬日好暖阳,与友作伴游回雁峰
发表于2020-12-26 08:22:17查看 724回复5浏览 724

前言:

“青天七十二芙蓉,回雁南来第一峰”,在南岳衡山素有七十二峰之说,而七十二峰的第一峰就是回雁峰。至于这“回雁峰”的由来,千百年来坊间一直流传“北雁南来,至此越冬,待来年春暖而归”的说法,因此就有了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王石的“万里阳雁,寻常到此回”等佳句。至传言否属,已需考证,但却给衡阳留下一处融自然与人文之美的胜之地!

与友作伴游回雁峰

12月25日,难得艳阳高照,一扫之前的阴冷,为不辜负这寒冬的暖阳,与友相约闲游回雁峰。

蓄势待发的老朗,即使身上沾满灰尘,也难掩那出行的兴奋之情。

到达回雁峰前,衡阳市城雕赫然在目,四只大雁振翅高飞,那矫健的身姿刚劲有力。

景区大门几十年如一日,没有任何改变,门头“南岳第一峰”几个大字依然力透纸背,遒劲有力。

进入景区,山崖之上镌刻有王勃的“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崖下即为“烟雨池”。相传天将下雨,池中水气冉冉上升,如烟如雾,时隐时现,宛如仙境,因此又有“雁峰烟雨实堪夸”的美誉。

沿峰旁小径前行,绿树成荫,即使在隆冬也感受不出一丝冬天的气息。

在通往雁峰寺的路上,遇一山门,上书“上达”,寓意上山、登高自此起步,相传为雁峰寺一烧火和尚用烧火棍所书。拱形山门旁,悬挂由洛夫先生书丹的一副170个字的对联。

山门背后一句“莫作等闲观”似乎告诉人们不要小看这海拔只有96米的回雁峰,因为山不在高,有仙则名。

沿山路向上,游人稀少,周围一片宁静,只有那不时出现的摩崖石刻与我们相伴。

由于海拔不高,片刻就到山顶,宏伟的“雁峰寺”矗立在眼前。

这座古刹,始建于南北朝时梁天监十二年,武帝萧衍赐名“乘云禅寺”,隋代改为“雁峰寺”,距今已有1400多年的历史。原址已经残破不堪,现在我们所见实为近代重建。

寺院共前后两殿,前殿为“观音殿”,后殿为“寿佛殿”。

刚进殿门就听到梵音升起,循声而行在寿佛殿发现几位高僧大德正做法事,梵音绕梁,不绝于耳,为不破坏这肃穆的气氛,在殿外静观片刻即悄然离去。

绕过殿门在殿侧墙上发现密密麻麻的信士名字,这些都是当年捐资重建寺庙的善男信女。

走到殿外,午后的阳光洒在寺庙上,那金黄的斗拱横梁之间仿佛泛起粼粼波光,荡漾在这宁静的山间,也荡漾在我们的心头。

继续沿小径前行,在享受着午后宁静的同时,也感受着曲径通幽与茂林修竹。

既然称为回雁峰,在景区里时可见以雁为题材的作品,那雁壁上十五只大雁,形态各异:或舒足展翅,或伸颈昂头,或腾空飞翔。

再往前,即到回雁阁,午后的回雁阁,庄重古朴、典雅大方,尽显江南楼阁之美。本想登阁远眺,无奈大门紧锁,只能在旁静静欣赏一番。

再沿山腰小路前行,可遇“此君轩”。 此君轩为明末大思想家王船山出生地,原建筑早已荡然无存,今人依据古书记载在原址重建,并配以王夫之提笔凝思塑像,以表缅怀之情。

沿山间小道,一路闲游,在享受林间宁静的同时,也感受着自然造化的神奇与人文历史的厚重。时间就在这慢慢地闲游中悄悄流逝,最后绕山一周从另一侧回到景区大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