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新手福利第一弹#暮春时节风光好,千年古刹环境幽
发表于2021-08-15 13:46:40查看 259回复1浏览 259

罗丹曾言:生活中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问世间何为美景?或曰:名山大川;或曰:历史陈迹。名山大川、历史陈迹固然让人赏心悦目,使人沉醉其中,但我却以为:名胜虽赏心,小景亦怡情。只要我们有发现美的眼睛和心情,世间处处皆美

抛开生活的繁琐,忘却工作的羁绊,邀上几位好友,泡上一壶清茶,看窗外光影的变化,听林中虫鸟的鸣唱,或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到大自然中去找寻生命的气息,感受四季的变迁,仰观云卷云舒,俯瞰品类之盛,这未尝不一种,一样赏心怡情。恰逢周末休息,相邀位好友出去走走,来一次说走就走的出。经近一小时车程,终于到达位郊外雷祖峰。把停在山下的土坪,始沿山间水泥登山。

  虽无奇山异水,但行走在这山间的小路,让我们远离了尘世的喧嚣。古人云: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看来是不错的,走在这幽静的山间小道,无比的惬意与舒畅。

走到半山腰,驻足远眺,远处田舍俨然,山水尽收眼底,一时间顿觉生活就应如此简单而恬静!

虽是暮春,但山间依然可以窥探到生命勃发的气息。艳丽的杜鹃花在午后的艳阳中尽情绽放,一时间让我们这些平日被俗事羁绊的人欢欣雀跃。

就在留恋路旁风景的时候,不知不觉中山顶在望。

虽然有直通的公路,很多游人把车开到山岭,但我觉得走行更妙,毕竟在步行中你可以发现很多沿途你忽略的风景。

终于登上山岭,远处层峦叠嶂,山水相映,日光映照,波光鳞鳞,又是一幅别样的风景。

山岭有一古刹,虽然建筑很新,但历史悠久,据同行的好友介绍,原雷祖庙始建于魏晋时期,距今已有近千年的历史,可是原庙已经湮没在历史的尘埃中,今天所见乃是今人重建。

蓝天,黄瓦,红墙,石狮,香炉,构成雷祖峰上一处宁静的世界,寺中不时飘出的梵音,顷刻间洗去你浑身的疲惫,让内心如这湛蓝的天空一样澄净。

庙前的香炉据说铸于清乾隆年间,斑驳的炉身既见证了当年辉煌,又经历了如今的寂寞。

庙前石狮,怒目圆睁,沐风浴霜,默默守护着身后的千年古刹。

暮春时节,田间油菜花已经结籽,如果是在油菜花怒放的时节,你可以想象那将是怎样一种美景与震撼。

庙前观景台旁立有一木亭,以供游人休息,如果走累了坐在这着山顶的木亭之中,让山风拂过脸颊,耳旁飘过低唱的梵音,看看碧天也是中不错的享受。

游罢下山,沿着狭窄的山间小径,体会山路的险峻。

回到停车的位置,也给默默付出的新帕来个留影。

由于时间尚早,又沿着曲折的县道前往伊山寺。  伊山寺,是全国百大古寺之一,坐落于南岳衡山七十二峰之一的岣嵝峰余脉一一云锦峰下,始建于魏晋,为东晋政治家桓伊幼时读书习武和老来隐退之所,有宋徽宗御笔亲书的匾额。康熙命僧阿磐驻寺主持,并封伊山寺为“六朝圣境”。由于两地相距不远,十来钟即到。寺停车上也只有我们一同来的两台车,往日繁华已成过眼云烟,不由让人心生“世无常、沧海桑田”之叹!

毕竟被誉为“六朝圣境”,即使现今没落寂寥,但伊山寺的山门依然透露出自己的不凡。山门石槛嵌王恺运题联“明月似闻三弄笛,白云长对六朝山“,同时也可从山门找寻到清程景题铁篆的“六朝胜境”。

面对着眼前的世事变迁,即使是山门前的石狮,在威严中也透露出一丝惊诧与无奈。

本以为即使岁月变迁,那曾经的伊山寺八景(云锦峰,读书台,千僧塔,双凤井,翠颖阁,皇妃楼(又称晒日楼),逆流洞,青龙桥)至少可以找寻到一丝痕迹,可是转遍伊山寺,找寻到的只有眼前孤零零的一座殿和散落在墙角各代碑。

眼前的大殿,看起破旧不起眼,但当我们走近端详,却发现在大殿门楣上的匾额不一般,匾额上竟然书着“钦赐伊山景德禅寺”。莫非这就是相传宋徽宗亲笔所书的匾额?

把目光从匾额上一开,环顾四周:殿前右侧门上写“鹿鸣”二字;左边则书“凤山”二字。

大殿的木门,虽然已经失去了往日的光泽,甚至布满了灰尘,但从其做工和雕花中依稀可以窥见当年寺庙的辉煌。

墙角随意地摆放着几块石碑,本以为可以从碑中的文字中考证寺庙的渊源,但由于保护不善,大多石碑上的文字已经漫灭,无法辨识,只有两块依稀可辨。左边这块是清乾隆四十一年《重塑韦驮像碑记》,右边这块是清道光九年《重修伊山记》。

如今眼前的伊山寺,不但早已不见那白如瑞雪、红似朝霞的梅花,也无桓伊隐居的古琴台和寂寞小院,连关于他的一些简介、一些古籍的陈列都没有。只有眼前的百年的金钱松和这座破旧的古刹静立荒野寂寥之中,坚守着自己的寂寞与破旧。人知晓它过去的钟鸣鼎盛、恢宏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