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上汽大众ID.4 X,电动世代的“途观”?
发表于2021-06-16 14:08:40查看 1回复2浏览 1

你心目中的电动车是什么模样?外观独特、性能强劲、自动驾驶、移动平板?换言之,就是特斯拉还有其他新造车势力那样对吗?

这肯定是部分增购用户或者小年轻的选择,说白了就是喜新厌旧,但如果你是刚需首购,特斯拉或说现在的新造车势力,真的就是答案吗?

我想并不是吧,毕竟对于务实的普罗大众来说,无论烧油、充电还是混合动力,车子最根本的作用就是通勤。

在拥有购车资格后,合适的价格、够用的空间、顺眼的设计、足够的续航、丰富的功能,结合品牌过往口碑和身边亲友的建议,逐一有序的综合考虑之后才会做出选择,真正家用代步的用户不会因为某些花里胡哨的功能随便掏钱。

现在是、未来也是,最起码未来10年8年不会有根本性的改变,除非哪天一台车卖价跟一台iPhone一样便宜。

这个道理,我相信传统主机厂看得比我透彻,尤其是大众丰田这种段位的品牌,当它们认准政策方向之后,用以往跟消费者打交道的经验、倾注集团之力去干,我不认为它们会跟不上这场全球变革,甚至说继续引领市场也不无可

事实也证明了这点,大众ID.3去年欧洲上市不到4个月的时间,一举杀到欧洲总榜第三、全球第六,重点是全球销量前20的榜单中,依旧是传统主机厂占据主要份额,包括中国新能源销量排行榜也是如此。

如今,大众也在中国拿出了新能源时代的回击--ID.4,一台各方面符合当下中国消费者需求的紧凑型电动SUV,而当我试驾过上汽大众的ID.4 X之后,它的种种表现似乎预示着它将会电动世代的“途观”。

逃不过我的法眼,你就是台大众

这是我第一眼看到ID.4 X的感受,虽然外观设计是全新一套,但全车简练干净的线条,就算你挡了车标,也能直接喊出大众的名号。

只不过MEB平台后置后驱的底盘布局,使得ID.4 X整体的比例、站姿较以往车型大有不同,尤其是可观的轴距、极短的前悬、巨大的轮毂、重点着墨的后轮弧线,都让ID.4 X透着明显的运动感,如果说CC是最动的大众,那ID.4 X可以算第二

内装设计放市场上并没有多大新意,但在大众里头实属“活泼”,中控台型面多变、配色灵活大胆,完全没有了以往直来直去的刻板,特别是改用悬浮大屏后,气质一下就上来了。

仪表板虽然很小,但起码能看,并且大众还引入了AR-HUD,不至于让你患上斜视眼,整车该有的按键、功能和空间的分割,大众都通通做好了,不像特斯拉那么粗暴,说好听前卫简约,但牺牲的却是车主的便利。

嗯,这个车“非常”高级

注意,不是“比较”!ID.4 X作为一台紧凑型SUV,大众却不计成本的给到了后五连杆独立悬架,一种常用在豪华品牌或者C级车上的高级悬架,而好的天赋自然有好的表现。

当我从酒店出发,碾过第一道减速带时,那厚重、紧致、平稳的滤震,轮胎似乎紧贴着每一道沟沟坎坎过去,高级得让人难以置信,以至于我在试驾过程几乎都在找井盖、坑洼以检验这幅底盘,最后得到的结论是“30万内底盘高级大众(我为这句话负责)。”

而且ID.4 X所有关于驾驶的调校,都透着紧致而精密的感觉,虽然谈不上“橡皮筋”级别的表现,但就这种细腻的操控感来说,目前紧凑型SUV,包括汽油车也无出其右,这就是传统欧洲品牌强大调校经验的体现,甭管你新造势力谁谁谁加盟了,都不管用。

至于动力方面嘛,电动车都比较直接、平顺,只不过ID.4 X总体的扭矩响应会更加递进一些,城市里面开起来也会舒服一些,后驱版就算是运动模式激烈驾驶都不会有啥晕眩感,我认为合理的加速能力以及舒适的扭矩响应,比绝对的零加速要许,毕竟公路是赛道,总让人头晕目眩,不如骑个小黄车。

这表显续航跟油车似的

电动车最困扰人的除了充电速度、充电站外,表显的续航里程用NEDC这种没谱的工况数值更是令人提心吊胆,满电时永远是说明书上的数值,然后开着开着突然就丢了几十上百公里,你也不知道它什么时候丢的,更不知道什么时候会丢。

如果数学好的,还能根据电池包容量、剩余电量百分比还有短期电耗估算一下,数学不好?如果你开的是ID.4 X,那问题不大。

原因是大众用的是动态预估,大概就是根据我前面说的几个数值进行换算,实际可能更复杂,譬如我们试驾的长续航车型几乎满电下也就不到440km,原因是上一次驾驶员平均电耗在19度左右,而且全天试驾下来,数值偏基本一二公里,跟咱开汽车一样,不说百百准确,有些许的出入,但不会大。

当然,这次是在气候很棒的海南,数字仅仅对南方地区有效,至于冻头的北方,建议加钱选装一套过冬技能包,带CO2热泵系统,据说低温地区的续航表现能提高15%-30%左右。

卡吗?那就OTA呗

电动车逃不过的就是所谓车机智能化、网联化,ID.4 X或者说大众在这块还在努力,虽然用的是全新的电子电气架构,但实际的效果确实只是够用。

最浅显的就是车机,功能比较常规保守,在合资里肯定算好,但偶尔滑屏会卡顿影响体验,我认为一般人都可以接受,毕竟一般人对车机的容忍程度,大家参考日系背投电视即可,而且软件层面的东西,包括娱乐功能的丰富也是样,正OTA就了。

最后,笼统试驾下来,除了驾驶辅助功能因为试装车缘故没有开放,ID.4 X整体给我的感觉的确是比较成熟、正常的一台车子,任谁都能轻松上手,当然也因为电动化的缘故,动力、NVH体验比很多大众车都要高级许多。

虽然我认为务实的消费会为ID.4 X埋单,包括试驾过程就遇到很多中年男女对ID.4 X产生了极强的兴趣,但特斯拉之流的新造车势力对年轻消费群体的审美冲击的确不小,所以ID.4 X能否复刻ID.3的销量战绩,觉得还是蛮得期待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