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降低车身
发表于2019-11-12 00:08:27查看 52回复5浏览 52

因为广州前期经常爆雨...
把避振升高了,近期又大好天,觉得车身太高了,又手痒痒的干脆在降一下绞牙避振,不然周日出去活动这么高车身不酷了。

首先给大家介绍一下绞牙避震

( Height. Adjustable. Damper)——源自赛车技术,指有可调(弹簧)高度设计(香港人俗称“绞牙”设计)的减震器。顾名思义,可调高度式减震器的最大好处是可以很方便地独立调整车身四的离地间隙。当车子静止时,车四个的离地距离对该位置上车的负有很的影响:增加车身左后角离地隙,增加左后轮及其对线车(即右前轮)的负,同时另外对角上两只轮(左前及右后轮)的负则会减少。如果减少离地隙则效果相。因此在一程度上可调度式减震器可用来校包括车手和载()油的静止重量布(static weight distribution)。在赛场上,专业队会利用离地间隙和车轮负重的关系,来计算车上每角车的负(即重corner weights),重进过调整的赛在动态时会有较少重量转移和较好的整车平,能帮助提轮胎极限。在调校角重时最理想的当然是可把车平均配(或为特别效果而刻意减个别车轮负重)。但实上,除了方程式车能做到理想的重分布,绝多数车,括GT赛车做不到这一(FF房车差,因车手、发动机和变箱的量都集中在面,严重的天生不平衡)。

先把轮殼拆下方便调绞牙避震。

准备工具:17mm套筒,绞牙活动卡扣扳、卡尺、千斤顶。

十字架套筒,某宝买的,原厂的7字型而且才一个套筒早给我扔了。

油表卡尺和绞牙扳手。

我先调前轮,前轮左右二边做法一样的,那我就介绍一边吧。

千斤顶的用法,千斤顶的凹糟必须对准我手指指住那地方喔,不然疼蛋了。

升高底盘,直至轮胎离地。

用17mm套筒拆下螺丝取下轮殼,有点急的,如果拧不动想办法去找条水管什么的直接套上十字架套筒上加力可以借力的。

就这样轮子就拆下了,本来轮子可以不拆,方便讲解还是拆了,大家会更加易看明白点。

开始工作了,先用卡尺量一下原来的高度,也可以不量。

用17mm套筒拆下螺丝取下轮殼,有点急的,如果拧不动想办法去找条水管什么的直接套上十字架套筒上加力可以借力的

现在是7.1,因为前几个月这下雨非常历害,广州市已泡了很多车了,我才升高。

其实调这种入门级绞牙非常简单的,扳下手拧螺母向上即车身升高弹簧往上推便硬,向下拧车身降低弹簧较松。现在降低所以往下拧。

调起来是有点手疼的,因为扳手小又短螺丝又大。

调好后再锁死螺母,不然开着开着螺母会转动,一转车身又在变更加低。锁死要用到二个扳手,画红色的二个大螺母要夹紧,我一只手各一扳手,所以拍不了照给大家看。

这个是法兰盘。

怎么拆下就怎么装回。

五个孔位必须对正,可以用螺丝刀桶进去确定一下。

不好意思最近经常下雨,少洗车,轮殼很脏。

17mm套筒把固定螺杆拧紧。

没有扭力工具下可以自已想办法借力。

加长工具是借力的好办法,切记必须拧紧,轮子螺丝松会至命的。

看看现在轮殼和叶子板之间的参数。

前二手指头已经0K了不用再调。

后三指有点高,必须调到一大母指才够酷。

后面和前面一样拆轮子,我就不在拆了,直接升高低盘干吧。

先调左后轮。

中间白色胶是快递包装前杠用的,这个留着钻底盘用挺好。

蓝色的大螺丝不停往下转

哈哈哈哈哈哈,调到差不多了,用油表卡尺量一下,计住一下数字,等下还要调右后轮喔

到右后轮了,做法和左边一样的,我就不写重复了。

好了,四轮已经调整完毕,看看效果吧。

前二指要比后面高一指,因为上陂烂路都是前先过。

后一大母指。

好了安装全部完成,去洗车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