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7-28 14:31:01查看 854回复4浏览 854

建国初期,中国经济凋零,技术落后,百废待兴,中国政府为了借助外国先进科学技术和人才助力,更好的“引进来,走出去”,走上了改革开放的光明大道。在众多领域中,民用汽车领域是零的起步,无奈之下我们只好向外国知名车企寻求帮助,但由于“国轻言微”,换来是频频拒绝,吃了多“闭门羹”。最后只有本的铃木愿意伸出援助之,当然,商业的本是利,日铃木并不是发慈心白白帮助我们,而看中中国场的潜力。就这样两者一拍即合,开启合作之路。 

 

1992年铃木进军中国,与长安合资成立了长安铃木,随后铃木的野心疾驰,在1995年又与昌河汽车合资成立了昌河铃木。两大合资公司的加持下,铃木推出了众多小而美的经典车型,如雨燕,奥拓,锋锐,北斗星等。这些车型巧精致,质抗打,性价比高,与当时消费者喜好和收入常契合,在时掀起了一“铃木热”。这股热浪助力铃木2005年国内累计销量破百月平均销量达到1.76辆,直到2011年,长铃木年销量又破纪录的高达22,问鼎巅峰,创造独一二的话! 

 

但是随后铃木的发展令人摸不着头脑了,销量一路下滑,走了7年下坡路后,最终与长安解除合作,彻底退出中国!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一代神话滑至谷底呢?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中国经济呈腾飞之势,人们的收入也是水涨船高,很快就迎来了消费升级。消费者们此时不在迷恋“小而省”的车型,也不再一味追求性价比和省油,而是更倾向于“大而贵”的车型,更加关注车内的空间,适度与品质。所以去的车奥拓,雨燕等微型车型势必被时代抛弃,兼具“身份属性”和“在价”的SUV和B级车则迎合了未来消者的需求。 

 

面对市场的转变,销量的持续下滑,铃木管理层立即建议掌门人铃木修迎合市场,转变思路,改进车型。但是铃木修似乎还沉浸在过去销量的神话里,一时间飘飘然,竟然在媒体面前叫嚣:“铃木会继续坚持自己的造车理念,哪怕是死掉,也向中国市场头!”膨胀领导,震惊四座发言,给铃木带来毁灭性的结局! 

 

不出意外,铃木修的强硬发言没有抵住时代的洪流。2018年,铃木年销量断崖式下跌至4.1万辆,最后公司无力支撑局面,以1元象征性的价格贱卖了50%的股权,灰溜溜退出中国。一代车企神话至此落幕,根本原因就于一根筋的铃木修,因为他的固执己见、居功自傲、守旧主义亲手送了铃木的途!句“也不向中国头”让中国市场给他狠地上一课! 

 

铃木修忽视中国消费者需求,蔑视市场发展规律,趾高气昂的态度,犯了商业上的一个又一个大忌。除了以上原因,还有一点最重要的是他忽视了中国汽车企业的发展潜力,一直认为我们的技术赶不上他们,实际上中国很多行业早早意识到“不如”的弊端,在摸滚打有了定的技术积累。像比亚迪、吉利国产企 懂得充了解国人的车需求,在场竞争中越战越勇。 

 

反观日本铃木,错认为自己的技术一直是先进的,殊不知在国产车企进步的同时,自己一直在守旧“吃老本”,不知道铃木修看到今天的局面是否悔不当初如此轻敌,是否后悔说出当时那句“死也不向中国低头”的狂言!最后,为我们国产车崛起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