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分不清的今夕何夕
发表于2021-06-09 17:17:29查看 61回复3浏览 61

姑苏有山便有庙。与探影一起走进姑苏吧。

城西的弹山,默默无名。山上的石嵝庵,更谈不上名刹。

但于我印象,石嵝庵颇为符合姑苏隐士的格调。

这格调,退可寂静无声,进可挥斥方遒。

中国古代的士大夫,一旦仕途不如意,喜欢以退为进,入山野与清风明月为伴,一副世界弃我我也不与你苟合的姿态。

实则是韬光养晦。

你去翻翻史料,这些所谓隐士,或寄情山水,或著述立说,胸中却从未忘却江湖。

一旦有诏书到,哪一个不是涕泪满衣裳,恨不能插了翅膀,飞到那金銮殿,跪舔在皇帝脚下,感念“皇恩浩荡”,更胜那小儿,于圣面前卖个萌、撒个娇。

石嵝倒不俗,没有那腌臜货色,糟践了这一山的葱翠。岁月枯荣,也就是几个和尚来来去去。

偶有一株红枫,从山间斜刺出来,一树的橘红,恍若禅机。

山门有些破败,透过门洞,山径两侧的树,守着荒诞的季节。枯叶子架不住风摇,一片片坠向地面,枝干上翠色的叶脉,又在阳光下,生机毕现。

过了山门,兀然回首,惊诧那一抹抹橘红,在晨雾中弥漫,今生前世纠葛在一起,分不清今夕何夕。

山腰的竹林下,有一间凉亭,供着一尊佛像。

凉亭的围栏前,端坐一位和尚,络腮胡跟他刚长出的新发,像是一道圆箍,箍住了他的戒定慧,纵然我这凡夫俗子在旁,弄出些许声响,也不见他抬头看我一眼。

这和尚好生奇怪,人家临摹佛像,都用画笔颜料,惟他却是一杆圆珠笔。

阳光达不到他的身体,从竹林侵蔓而出的风,倒是萧瑟得紧,一片落叶覆住了画卷,他的手指轻轻一拂,跌跌撞撞飞向亭外的龙泉。

那是一口井,幸得有锈迹的铁锅覆盖,那落叶受了阻力,在锅上撞了几个来回,兀自不甘心在地上翻滚了几圈,终究耐不得这寂寞,由着风送它远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