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3-09-18 21:24:24查看 1167回复54浏览 1167

#自驾游#
我的家乡怒江过境125公里,所经之处山高谷深,水流湍急,连绵不绝的高山,怒江蜿蜒穿奔流其中,依据怒江天险,进可攻退可守,易守难攻,历来是兵家必争的战重地。地处滇西的乡因其特殊地理置成为战略要地,滇西抗战中挥了要作
秋高气爽,时正好,开上观L,一家人驱车旅行,沿着滇缅公路路前,去寻找那先辈们留下的足迹。滇缅公还一直保持当年弹石面,沿着滇缅公路簸一向西,到达怒江上一座变历史的抗战功勋桥——通桥,打响滇西抗战第一枪的地方。
通桥载了战期发生滇西那段荡回肠历史,10中国远征军怒江岸125公里江防上布防,固守怒江。惠通桥就是咽喉要道,是桥头堡和前沿地。后人说:惠通桥拯救中华,它是座抗战功勋,一座英雄的桥,是座历史的丰,代表着家乡人民坚强不屈、一直拱卫祖国西南障。
在汇桥驻足观赏之后,又驾车往松山战役遗址,1944年20万中国远征军集结滇西,由于山扼守着滇进入怒江东岸的交咽喉,不攻松山,滇缅公路没办法通,交通运输困。所,松山是必争之地,“松山战役”是滇战役关键性的战役。
这场战役惨烈且悲壮,与敌人打了次大战,百次小战斗,国远征军也付出了极大的价。这可能二战中国战场上为惨的战役之一。正因为有了与敌人殊死搏的远征军先们,才没让敌人渡怒江, 怒江东岸家乡,才没有经受战争的洗礼。山战役的主战场一直被完整地保留下来,是到目前为止抗战保存完整战场遗址,以为这里不风景,松山战役遗址会冷清,哪知到这里却看见,山下停车场早已停满车,这时的竟有一种欣慰:人们没有忘记这段血历史。
当时的松山不像在这样树木葱笼,漫山只有两棵树,大战打起来,这两棵树身中十弹,到现仍能到树的弹孔。可想象先烈们赢这场仗有艰难。树旁有一块头,上刻个字:劫后生,但求和平。
松山主峰对的山上,立有一座纪念碑,很醒目,在公路上远远地就可看见。最引人还不这纪念碑,而是碑面广场上的雕塑群。这雕群极其宏大,分了几个方阵。登上广场,迎面就可见娃娃兵方。这些娃娃兵的形是根据一张历史照片制作。当时,兵力不足,数千战士上了战场,或者称呼他们为娃娃兵更为贴切。其中,牺牲在战场上小的娃娃兵,年仅13岁。
看到现在国富民,幸和平,我们有怎样感想?若不先辈们抛头颅洒热血,如今又怎会过得这般幸?铭历史,缅怀先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