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4-05-21 23:20:18查看 131回复1浏览 131

可能性如下: 1、su7充电效率低,“费电” 2、充电桩电量计量不准 3、测试过程不严谨 4、小米Su7电池电量冗余多 仔细分析下来,凤凰网科技测试不严谨,前有对照组后没有,得出结论参考意义不大,有炒热度带节奏之嫌。 推理如: 根据新闻信息,假定耗每公里电a,计算充电程中损耗系数b: b=1-73.6/87.86=0.163 考虑到车辆窝,可能为BMS防止过放限制,电池量依旧可能为0,通过计算前后两次25公里耗的真充电,就可能更为准确。 (87.86-82.79)*(1-b)=a*25/100 得到 b=1-a/20.28 取a为该测试城区耗13-14之间(图二),对应b为0.359-0.31 为者计算值2倍以上,相同辆在环境无显变前提差异大存严重bug。问题出在哪里?信息有限,无法完全确,猜如下: 第次车辆电量续航显示为0充电有根据电订是在国网120千瓦充电桩(图) 第二次辆多25公里至窝充信息只有充量87.86,其没有到。 一点要技术信息:直流充桩交给电的是交流电钱,收充电主的只是直电的钱。电池充电程会有能量转换损失,热管理系为电池散热或加热会消能量。 也就是说,如果换了充桩,但只要功率不变,哪怕不同备品老旧程度不同,充桩本的交直流转换损耗影响辆充效率。 那只能有个合理猜测,第二次充电使用的电桩,充电功率更,因而电池电电更大,产热更多,辆用散热量也就更多,充电效率也就低了。 至质疑米su7比极氪007和斯拉model 3 “电”,因为并未同样将车辆跑到窝后再进行同等环境充电对比,得出的对比结论不具有参考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