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5-01-29 21:25:18查看 32回复0浏览 32

小米汽车抄袭保时捷的外观,为什么很多人不在意呢?

对多数消费者而言,能以1/5的价格获得相似设计语言(如溜背造型、贯穿式尾灯等)的视觉满足感,远比讨论“是否原创”更具现实吸引力。这本质上是“用经济成本换取美学溢价”的消费心理。

汽车外观专利保护通常针对细节特征(如灯组形状、格栅纹理),而非整体比例。小米SU7的窗线比例、车顶曲线虽与保时捷Taycan相似,但前脸、灯组等关键识别点差异明显,难以构成法律意义上的抄袭。

中国消费者经历过手机行业“致敬

iPhone”的普及阶段,对“高端设计下沉”的接受阈值较高。小米SU7通过设计语言向保时捷靠拢,本质是降低用户对“高端审美”的体验门槛,这一策略在特定市场阶段具有合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