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4-05-19 11:34:50查看 3584回复24浏览 3584

敞开聊聊华为ADS之后的国产智驾芯片之光——地平线征程6系列(J6)

●征程6确实6,一共发布了6款......

本质上还是市场环境不够热,J5能走量的只有理想L系列,J6P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意向订单,还是得靠中低端走量

华为ADS之前也经历过这个痛苦的过程,直到终端BG下场做智选车,才把MDC、激光雷达等零配件和软件服务带火了;否则就之前合作伙伴那三瓜两枣的销量,车BU两年前就凉的不能再凉了

为何如此?本质上是因为智驾【无限版城区NOA】还未大规模铺开,很多智驾还没有触及到用户痛点,也没有形成对传统汽车品牌的绝杀

传统品牌觉得自己还能开摆,新势力还在挣扎着多卖几台车

所以地平线要想起势,就得靠【无限版城区NOA】形成大规模用户认知的冲击,全国都能开,有导航地图就能开

●6款多吗?其实不多

本质上来看,个人推测地平线只做了3款芯片

J6B/J6L其实是一块芯片(以下简称J6低算力),J6E/J6M是一块(以下简称J6中算力),J6H/J6P是一块(以下简称J6高算力)

而且这些芯片里面,个人推测只有高算力的J6H/J6P算是完全重新设计的芯片(J6P算力560T),另外2块都是基于之前的J3/J5改造设计的

低算力J6B/L主要是前视单目一体机,10T算力多加点晶体管就来了,还是要控制成本和进度;所以我认为J6B相对J3的变动幅度应该不会很大,这里不仔细讨论

J6其他系列最主要的改进,集中在CPU、GPU、MCU、BPU

CPU拿到了ARM A78AE这样的高算力IP核授权,除了最低端的J6低算力芯片之外,中高算力2块芯片都上了A78AE,解决了之前从J3到J5最困扰用户的CPU算力不够的问题(之前都是菜鸡A55小核)

之前理想L系列Pro版本为了这个问题,还得在地平线J5旁边外挂一个S32系列处理器

现在都上了 A78 了,中、高算力两块芯片就不用这么费事了,而且整合了MCU,一块ADAS域控板子上顿时少了几百成本,用户当然美滋滋

而J6L连数据参数都没有,个人倾向于产品定义还未完成,属于【骑驴找马】阶段;要是有客户抠到连80T算力的J6E都嫌贵,但是又不要10T的J6B这么低端的方案,而且量比较大,那就把J6L端上来

而高算力的J6H也是同理——560T的J6P实在太贵,生产良品率也比较低,客户也太少;那就等后面情况,看看怎么在J6P的基础上动动刀法,阉一颗J6H出来

所以重点其实只剩3颗芯片——80T的J6E、128T的J6M、560T的J6P

●80T的J6E详解

80T的J6E这就是完全用来代替J5的,CPU 强化(26K→100K),内置MCU

补齐最大短板,物料成本又省钱

所以虽然大家最喜欢赛博斗蛐蛐的AI算力一刀下去砍到80T,但在实际量产过程中绝对比J5受欢迎的多

地平线对他的定义场景也跟J5完全一致——高速NOA

你老老实实搞定高速就行了,其他的什么城区就别想了

事实上J5的命运也的确如此:虽然一开始展出了双路256T甚至4路512T的多片方案,但实际上最后真正大规模量产的理想L系列,也只做了单片128T的高速NOA

所以J6E是这代征程6产品定义最实用,也是中高算力产品中,我认为销量会是最好的一颗芯片

●128T的J6M详解

相比我对80T的J6E的看好,这个128T的J6M就显得有点尴尬了

前面说了,前代128T算力的J5,汽车品牌就只拿来做高速NOA;虽然也有当时CPU算力不足的问题,但那时候城区NOA技术也不成熟,大家更倾向于拿单颗250T算力的OrinX来做保险

人家算力高啊,架构没短板啊;前面还有小鹏这样的铁杆粉丝拿30T的Xavier狠狠试错一波(小鹏P5的高精地图城区NOA),积累了很多经验

但是J5前面的J3算力太低(5T),连进城区NOA试错的机会都没有

而且J5价格又让传统品牌感到肉疼(全套1万多),城区NOA又不像今天这么“曙光在前”,无论是技术吸引力还是战略威慑力都不够,导致产品卖的不温不火

这个道理在J6M上也是一样的:

没野心的等着供应商拿J6E做高速NOA躺平,甚至J6B这种小玩意做LCC他们也能接受;

有野心的要么早就上了OrinX,要么准备看看560T的大哥J6P

J6M算力128T,虽然CPU大幅强化,但是单片做城区肯定潜力不够;如果2片互联,那不如看看高算力的J6H/J6P?

所以个人觉得这个定位比较模糊,可能就是跟原来的J5芯片P2P,方便用户替换?

●560T的J6P详解

阉割版J6H不提,参数都没出来,估计地平线还在等用户感兴趣再上马

但是560T的J6P着实是国产之光,狠狠地出了一口恶气啊!

CPU是18大核A78AE,算力410K;超过OrinX的12核(227K),也超过了华为目前主流MDC域控的昇腾610(CPU算力200K)

内置MCU那是基操,集成度高的没话说

带了个200GFLOPS的小GPU,估计主要用来把ADAS可视化的SR扔到中控屏上,为用户的用户服务(没错,J5没有GPU被叼的半死)

晶体管数量370亿,是OrinX(170亿)的两倍多;其实这个参数最真实,晶体管就是食物,晶体管就是战斗力

J6P算力有没有虚标,看晶体管数量就足够让我放心——2倍多的晶体管,2倍多的单颗算力,逻辑上说得通

而且J6P的单颗实际算力绝对超过2颗OrinX的主流组合

这个很久之前就说过:单颗soc的内部通信带宽,远远超过2颗soc通过电路板互联;后者互联之后会有很大的性能损失,综合性能1+1=1.5都算不错了

而面对国产芯片,实际算力地平线J6P单颗不一定拼得过华为MDC810域控(400T稠密),但是综合算力绝对已经大幅超过了海思昇腾610(单颗160-200T)

面对黑芝麻和芯擎等国内对手,那更是遥遥领先了

560T算力再怎么打折,配合J6P无短板的CPU、内存带宽等周边,跑新势力的无图城区NOA绝对没问题

NVIDIA下一代Thor可能因为老美ZF自杀式操作进不来,也是个隐藏的好消息

虽然Thor有750T和1000T的“普通版”,只有最顶配才是2000T算力;但是美国ZF现在多有病我们都是知道,谢谢国会老爷们的助攻~~

J6P的麻烦之处在于——如何说服用OrinX的新势力们换芯片?

这个问题非常尴尬,因为城区无图NOA过于艰难,现在研发出来的只有华为、小鹏、理想、蔚来;今年有机会追上去的,只剩极氪、小米(极越确定采用百度LD轻图方案,不搞无图)

大部分车企选择开摆——“这么牛的新技术,我知道他们将来会把我毙了;但是我实在卷不动了,晚死总比早死好,让我躺到死吧!”

对传统品牌来说,搞搞高速NOA量产么好了,对得起用户;城区NOA搞个demo忽悠忽悠领导拉倒,对得起工资

而新势力呢?——“我知道Thor可能被美帝那群国会贵物搅黄了,但2片OrinX组合域控,也不是不能用嘛~~”

OrinX成熟可靠,采购单也大概率不会被卡;NOA全家桶还全跑在上面,迁移代码这个代价属实有点高了

目前也没有发现双OrinX出现明显的算力短缺,足够干到“全国都好用”

那么,换芯的动力在哪里呢?

除非美帝再次不做人,丧心病狂到连OrinX这种8nm的古董货色都咔嚓了

还是开头那个例子——强如华为,那么牛的MDC域控、ADS辅助驾驶,如果不是杀神老余亲自下场做智选车,那也只有扑街一条路能走

你强怎么了?你牛怎么了?俺么汽车行业最不缺的就是摆烂

一群垃圾甲方折腾死NB的人,才是全球汽车行业的真实现状

地平线却没有一个智选车做最可靠的后盾,J6P太强了,强到传统品牌望而生畏,强到新势力犹豫不决

这也是为啥地平线内部战略摇摆几年之后,还是选择了“干脏活”、“干重活”——多花钱搞软件开发,连J6P带自家的全套城区NOA软件代码一起卖了

不卖不行

传统品牌都是阿斗,菜到喂饭都不会吃,你得给他插鼻管灌饲料

新势力太强了,强到自家基于OrinX的软件平台沉没成本太高,他们绝无可能掏这笔迁移费用

但我相信J6P前途还是光明的

毕竟美帝越来越扭曲,4090都能禁,哈哈哈哈哈

没有哪个甲方敢赌

万一出现了最坏的情况,J6P就是为数不多的可行性;

华为只卖软硬件全家桶,供应也不一定够(鸿蒙智行销量爆发了),黑芝麻那些又不够高端;

到时候别说捏着鼻子了,就是掐着自己的大腿也得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