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轩逸e-POWER技术解析:短板最少的“水桶型”混动车?
发表于2022-01-21 15:09:03查看 140回复0浏览 140

作为混动技术的全新路线,轩逸e-POWER上市(全系售价13.89-17.49万元)宣布开启了东风日产在国内混动领域的新征程。这套e-POWER技术,相比丰田的THS、本田的i-MMD,以及包括比亚迪DM-i、鲲鹏DHT、长安蓝鲸iDD在内自主插电混技术,e-POWER技术的区别在哪里?在整个混体系,我们该如何给它位?它到底领先还是落后?为么日产要选择这种似保守的技术路线?在这篇文章里来聊聊。

e-POWER被看作增程式技术路线,更准确点说,是不插电的增程式混动。也正因为它不能插电,轩逸e-POWER配置的1.5度电池在纯EV模式下能支持大约行驶5公里,所以它无法享受国内免税和挂绿牌的福利(国内政策是至少要支持50公里以上纯电续航才拿绿)。这让e-POWER销售竞争力了折扣。

此外,e-POWER是“简单”的串联结构,发动机的机械力,通过发电机先转化为电能,输入到电池,电池的电力通过逆变器传输到动力电机,再传递到车轮。整个过程是一个“机械力-电力-机械力”二次转化过程。准确说就是台完全烧油电动。在些人来,次转换涉及更多的量损失,这是多此一举吗?

为什么不加块电池?

相比同属增程式的理想ONE和问界M5,都备了约40度的池,支持过100公里的纯续航,也都可以挂牌。此外像比亚迪DM-i、蓝鲸iDD这些脱胎于田i-MMD结构插电动技术,也都因为有了充接口和大电池容量以能拿到绿

按说e-POWER在现有串联结构上,加一块大电池混个牌应该在技术上毫难度。那为么不这么做呢?

原因我分析有:第一,大电池要增加几百公斤重量,与节油的目标相悖。轩逸e-POWER重量不到1.5吨,仅比燃油版车型多了一百多公斤。理想ONE初期被人曝出百公里10个油跟它过于沉重的整备质量脱不了干系(达2.3吨,比一般的中SUV至少了300多公斤)。

第二,e-POWER整套动力总成的特点就是小型化、高集成化,使之能够适配从小型车到大型车的更广范围。像e-POWER问世就是搭载到LEAF这种小型车上。国产轩逸搭载的是最新第二代e-POWER混动系统,相比第一代技术最的变就是集成度更高,将发动机、电机、电机、逆变器度集成,体积减小40%,重降低33%,而且采用性能更好的碳化硅(SiC)、氮化镓(GaN)等导体材料,量传效率得到高。如果e-POWER有天要到天籁这种B级车上,可换一更大功率电机并适增加池容,或干脆像丰田擎e+那样增一块大电池和充接口。但现日产显然求,所先从轩逸这样的A级车开始着手。

第三个原因,就是安全第一。LEAF全球卖了超过50万辆,累计行驶里程超过190亿公里,没有一例自燃和重大事故。带大电池的车恐怕没有谁能拍着胸脯保证做到这一点。毕竟电池管理技术现在还远远未到万无一失,而产往往是技术发展到十分成熟之后才会推向市场。

第四个原因,对轩逸这样的A级车而言,现有e-POWER的动力已经够用。相比卡罗拉双擎和本田凌派混动,卡罗拉混动系统输出为122匹,凌派锐混动为154匹,轩逸e-POWER为136匹,处于中间的水准。但另两者中高时会自动变为发动机直驱,而轩逸是全程电驱且电机扭矩达300牛米,外加电机有瞬时矩和功率放的特,所在加表现上和功更大凌派相上,实零百都在8秒多,而卡罗拉由于动机介入更早,在加速中后段表十分孱弱,际零在11秒多。

所以e-POWER既然能满足安全、动力、节油、小型化的全部目标,从技术开发角度来说确实没有必要再多装块大电池就为混个绿牌。某种程度说,车上装块大电池一多半是国内政策导向的产物,显然日产还不愿意做这种妥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