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4-05-22 10:32:25查看 320回复2浏览 320

看了SU7,所以简单聊两句。

1、先说数据,我们早年测试的时候每次也都会把纯电动车型跑到趴窝。

其中官方 61kWh 电池的北汽 EX3 最终冲入了 73.3kWh;官方 70kWh 的蔚来 ES6 充入 71.44kWh;官方 32kWh 的比亚迪 e1 充入 34.88kWh。

可以看到,在跑趴窝的情况下,充入数据一般都高于官方数据,但基本上也不会太离谱,像 EX3 那种多 10kWh 以上的电量我们也只遇到过一次。

2、那为什么会有这么大的差距呢?其实具体的充入到电池的电量在后台可以查到的,但前提是你愿意授权给车企去查。

当时的 EX3 我们就查了数据,具体充入电池里面的电量是 56kWh 左右。其余的电量都用于热管理系统以及充电桩的充电损耗上了。

3、热管理系统的损耗是什么?简单理解就是电池温控系统。

我们都知道电池有一个适宜温度,只有在这个适宜温度下充电效率才会最好。而电池温度又受室外环境影响,冬天可能冷、夏天可能热。

如果是在冬季低温环境下进行充电,带有热管理系统的车辆会给电池加热,让电池保持在一个较为合适的温度环境,从而保证充电速度不受低温影响。

如果是在夏季高温的环境下充电,由于充电时电池本身就会产生一定的热量,加上环境温度过高,为避免电池温度过高,此时热管理系统也会工作来给电池散热。

这是车端的可能产生的充电损耗,其次还有充电桩端的,所以我觉得可以换一个充电桩,包括换个环境再试一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