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馒头陪我走进徽州糕饼博物馆
发表于2020-08-24 16:40:03查看 284回复2浏览 284

你见过:历史博物馆、革命史记博物馆、名人纪念博物馆、自然科学博物馆、汽车博物馆等等,但是你见过以“糕饼”为主题的博物馆吗?

 徽州有着悠久的历史,当然徽州的特色糕饼非常多,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徽文化的博大精深,这也是全国首座以糕饼文化建成的博物馆。

 巨大的石磨, 转动了过去成就了现在,早在古代就是靠着石磨将谷物碾磨成粉。

 博物馆内的徽州门楼建筑,马头墙、砖雕。
  

 风车,在没有机器现代化以前就是靠它将谷物进行肉壳分离。

 没有天然气,没有电能源,靠着烧柴火的土灶。

古徽州人家饭桌上糕点美食情景再现。

金牌黄山烧饼,黄山烧饼在每个景区多有售卖,有幸来黄山一定要尝尝。

下面就和我一起进入徽州糕饼博物馆,了解糕饼文化。

   全程大约一个多小时,可以选择高速通行,但是我还是喜欢乡间小路,可以慢慢欣赏沿途的风景,出去游玩,重要的不就是欣赏风景的心情么。

  徽州糕饼博物馆位于黄山市屯溪区迎宾大道,馆内集徽州糕饼历史展示、制作工艺展演、顾客参与体验、产品展示、购物等为一体,是我国首家糕饼主题文化博物馆。

展馆开放时间为早晨08:30到下午17:30,可以提供免费的讲解,如果想要亲自制作周一至周五需要提前预约,节假日以及周末就不需要预约。

进入展馆内,满目的糕饼模具悬挂在展示馆内。

一楼馆内展示了从出生、成长,还有婚庆节日到以及去世每个不同阶段糕饼在徽州人生活中的渊源关系,集中反映了徽州地区的糕饼文化。

 在徽州民间,制作食用各种糕饼点心习俗由来已久,使得徽州糕饼文化底蕴深厚,成为徽文化体系中独具魅力的一支。

 精美糕饼的背后是徽文化。

古人的皮手箱以及古代的衣服。
  

 读书求学,在古徽州时期当地人十分重视教育,因此在当地拥有众多私塾学堂,因为他们明白拥有文化才能对自己事业更为有利,所以在明清时期徽商遍天下,富可敌国。

 现代的展馆,陈列的旧物件,诉说着他们那个时期的故事。
  

 婚嫁,在徽州,男女婚嫁被视为头等大事,其中徽州糕饼还是很重要的道具,眼前两个绑着红带子的篮子,就是在婚嫁当天摆放糕饼的,一般会摆放:荔枝、桂圆、麻酥糖、糖果等等糕饼。

 祝寿,徽州人的寿庆通常在五十岁开始,以后每增加十岁便祝寿一次,一般由儿女们操办,做寿当天摆设宴席,享用寿茶、寿糕、寿面,八仙桌上摆放的就是寿糕,由寿饼、寿桃组成。

除了将糕饼与人生意义的结合,徽州糕饼还与时令、节气、节日高度契合,在每一个节日或者节气,都有不同的糕饼。初一到十五元宵节,然后是龙抬头二月二,再后就是清明,总之一年四季都有不同的糕饼与四季节气对应。

 这里展示的大年三十夜,徽州人团圆之夜的场景,在左边的玻璃展示柜内摆放了三十夜餐桌上的糕点毛峰酥,话说生活在现代的我还没吃过毛峰酥。

 元宵佳节,徽州人一般会闹元宵,舞龙舞狮,当然也少不了一碗甜甜的汤圆,芝麻馅是经典。

 二月二龙抬头,正是春耕好时节,徽州人自制的各种馅料挞粿,忙着播种,没时间烧饭,挞粿就是最好的食物

清明时节思故人,徽州人当天制作清明粿,在乡间田野上采取野艾叶,揉汁拌陷,以怀念故人。
  

端午时节,采取新鲜粽叶,腊肉糯米,制作的粽子就是最好的端午代表
  

 中秋时节,月圆花下,一家人团聚一起,会拿出早早准备的月饼,红茶等等食物,享受着好时光。

 冬至时节,一碗热腾腾的饺子,暖心又暖胃。

昔日的技艺传承,口口相传的师徒传授,手工操作,多随意,无标准,制作出的糕饼口味、口感难统一,因此想要徽州糕饼走出去,必须在现代操作设备,师傅的传统手艺相结合下,实现品质标准化。

 这里主要介绍的是黄山烧饼的制作全过程,从如何揉面、包馅、到烘烤的所有详细步骤。

 现代化的操作车间,来的时候没见着一个工人。

 黄山烧饼,比较小巧,口感酥脆,口味略咸,梅干菜和肥肉馅儿酥脆可口,还有一层水面一层油面制成的千层面外皮。共有原味、辣味、香葱味等口味,总有一款适合你。
  

 糕饼DIY操作区,有机会可以亲身体会一把。

  西式大蛋糕,艺术与实物的结合是那么的具有从魅力。

参观完展馆,在一楼的出口处有售卖的徽州糕饼,有喜欢的糕饼可以带两三款回家。

 糕饼款式还是挺多的,算的上琳琅满目吧。

 因为我本身是当地人,对这些礼盒装的糕饼兴趣不大,因为在三区四县有糕饼博物馆的线下门店,购买很方便,价格还低于博物馆的售价。

临走前,买的小面包,说是在博物馆现做的,口味还是很适合我。
  走进古色古香的徽州糕饼博物馆,处处透漏着徽州文化的醇厚。糕饼可以伴随着人的一生,从一个人出生,到终老,糕饼演化出不同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