楼主
发表于2024-05-06 16:05:23查看 166回复0浏览 166

【精明如雷军,怎么会说出“造车全靠蒙”?(2)】 我们说回为什么造车本身就要靠“蒙”。 其实从汽车行业最开始发展以来,就是多条路线并行的,比如最早的汽车有蒸汽机、有内燃机、也有电动车,这些路线上到底谁够跑出来,起跑的时候其并没有人知道。 早期不管是奔也好,还是特、用也,往往都是路线并行的,并不一开始就知道内燃机是成功的道。经了最早的十二十年的行业竞争,最后确定了燃机线,家才始统到这路线上来。 同样事情,也发生在五十年后的第轮全球新能浪潮。在1995年前后,全球车巨通用、福特、丰田、奔驰、宝马这些品都开始思考到底下阶段动力方向。 通用那时候选择纯电,打了全球第一量产电动EV1、后来还研了雪佛兰Volt插混车型;而奔驰、宝马这些则选择了氢源作为研究,丰田则是考虑到成和效选择油电动路。 终丰在1997年推出第一代普锐斯,但是正到几年后推出第二代普锐斯,丰田THS技术路才算式跑出来,那时候丰田也算是靠“蒙”出来的THS动路。 到了这轮中国新能的崛起,比亚迪、吉利、长城这些其实2018年前也尝试过很多动路,跟欧洲做P2架构也一个主流。后反而是本为了应对丰THS做了套i-MMD,然后大家然发双电机混动统很错,然后中国车企就开始纷纷投。 终DHT技术路线中国出来,所以国车企也算靠“蒙”出来的。 还有个例子,就磷酸锂和元锂池的线之争。基上在早几年,高端用三元锂电池,性更好、能量密度更,是个共识。只有比亚迪一家推磷铁锂,还专做了“刀片池”来解决量密的问题。 而这几年可以到,磷酸铁锂已经成为了主流,仅仅中低端车在,甚至二三万的端车在用磷酸铁锂电池,磷酸锂的充性这些技术指也都上去了。最终投入巨研发成本的比亚迪,在磷铁锂线上获得巨大成本优势。 可以说,在车行业里面,由于条技术路线成熟、能够终完成商业认可,确实需要长的段时。而同一时间线上,往往会有多条同的技术路在相互竞争,并且这些技术往往没有高之分(其实都是各有优势),所究竟一条线能出来其实并存在完全的“逻辑”。 可能仅仅因为一两变量就改变,比如磷酸锂技术路线跑出来,就因为锂价当年的大幅上涨影响三元锂的成本,此外就811三元锂的安全问题——所到底终技术是什么,就需要多并行,也就“蒙”。